“明明就是有钱还只拿五贯钱出来,果然还是不想捐款而已,还说什么省吃俭用攒出来的,敢情几天功夫吃穿用度就花了不止一千贯啊,穷奢极欲!”
“早干嘛去了,大家都骂开了才拿钱,而且还不如那些商人拿得多,贱骨头,我呸!”
“人家商人都捐了那么多,他们才一千贯,别说他们钱还不如商人多,商人也是要给他们上贡的,人家都能拿几千贯出来,这才一千贯,糊弄鬼哦。
摆明了还是舍不得钱呗,铁公鸡,吝啬鬼,啐……”
“假惺惺的做个样子,别人就不知道你们的真实面貌了?垃圾!”
诸如此类的骂声不一而足,但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鄙视那帮世家中人的。
其实仔细瞅瞅,总能在讨论的群情激愤的人群中,发现那么一两个林家庄户的身影。
只是有的现在成了最受欢迎的小吃摊的摊主,有的开始了别的营生,但无一例外都成了合格的舆论引导者。
显然这是见识过后世舆论威力的林森,率先炮制出来的水军了。
看似在这次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出什么力的林森,其实私底下可是帮着出了不少的忙,而且别忘了这提议最早就是林森想到的呢。
而眼下看来,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不仅成功的为大唐天下算是都办了一件地地道道的好事,一家伙就让书院这种原本很是高大上的东西,在全国范围内都铺开了摊子,未来造福的人绝对不是一个两个。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情有了林森安排人在其中搀和着,引导着舆论,对世家中人的名望损伤,可真不是一点半点,而是狠狠的打击了他们的形象。
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更多的民众看到了那些世家中人的真面目,算是将他们从神坛之上重重的扯落了一次,让他们的家族名声蒙上了厚厚的一层尘土。
眼下看好似没有给他们造成什么直接的损失,但是长远看来,对他们的伤害就大了,这是真正的在朝着挖断他们根基的方向努力。
不只是朝着断绝他们声望更近了一步,还为培养出更多的寒门学子奠定了基础,以后自然有望更好的遏制住他们的势头和影响力。
而作为真正的始作俑者的林森,在这件事中把自己倒是摘的挺干净的,仇恨倒是都被马周给拉的稳稳的。
但是对马周来说,这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经此一事,他已经隐隐的有了成为寒门学子代表人物的势头,以后在寒门学子之中的声望怕是无人能及了。
而且通过这一举动,也算是彻底的和世家一系的官员划清了界限,充分的向皇家展示出了自己的价值,受到提拔重用也是理所应当的。
而这个好处甚至都没用等上太久,就落到了实处。
去为李渊守孝了几个月的李世民,在广大臣工的一再请求下,终于“勉为其难”的回来参与政事了。
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内,有着亮眼表现的马周,接着就迎来了升职加薪,算是肯定了他提议建造书院的这一系列措施。
当然也相当于又把世家中人丢到地上的面子,又给狠狠的踩了一脚。
变相的也在帮着林森,巩固住了这次争斗的胜利果实。
万年县令、登州刺史时老头,还有那一心想往长安城跑的广州刺史,也先后受到了嘉奖,就等着考功结束以后,给他们安排新的职位了,当然是要给他们加加担子的。
另外,李世民还郑重其事的肯定了李承乾的一番作为,夸赞他处事稳重云云。
其他的重臣,像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他们,可以说是真正的文臣领袖的这帮子人,也都真心实意的送上了祝贺。
对大唐来说,一个能力出众的储君,应该是大部分既得利益者,如这些新兴权贵们,共同的愿景。
他们虽然支持了当年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却真的不希望大唐再经历一次那样的惨烈了,未来能够顺利的完成权力交接,保持住稳定发展的局面,更符合所有人的期望。
像世家中人那样想让李承乾他们哥几个多些争斗,最好再形成混乱的,毕竟是少数。
和他们抱有类似想法的,也大都是些政治投机分子,看到的也只是自己眼下的不得志,还有投机成功能获得的庞大利益而已。
而李世民这一趟借机躲出去,也未尝没有借着太子监国的机会,好好看看李承乾的处事能力和手腕的意思。
想看看这位他一直着重培养的儿子,到底能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所以放手的也算是比较彻底了。
尤其是在建书院这件事情上,尽管后边给出的那些条件,确实是有些超出常规的,比如立碑传记,比如允许商人之子入学,放到现在来说甚至有点惊世骇俗的意思。
可在李承乾前去问询的时候,李世民也都选择了默许,甚至做好了帮忙擦屁股的打算。
这样的大事李承乾可不敢擅专,没有李世民的首肯,他哪来的底气啊。
可事实证明了李承乾确实干的不错,找准突破口分化瓦解,同时用对比的方式,狠狠打击了世家一系的嚣张气焰。
至于说担心李承乾因此声望太高,影响了他这个当今陛下的权力,以李世民的自信,这种担忧压根不会出现。
事实上他回来后,就利用自己目前无人能及的威望,将那一系列优惠条件所带来的影响,给平息了个差不多。
如此一来,反倒是进一步巩固了李承乾的威望,不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