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技艺天王>第一百四十八节 神玉、王玉、贵玉

说罢,秦淮的目光从陆家小姑娘脸颊,转移到林栎脸庞,再落于须寅清身上。

他们的五官上弥漫着疑惑与不解。

也对。

突然说起作品灵魂,其实有点上升到哲学高度了,若没有亲身体验的话,不懂也是正常的。

但秦淮并未细细讲述这句玄之又玄的话。

全凭徒弟们意会。

他不会什么都嚼碎了喂给两位徒弟,仅仅指明一个方向而已,最终何去何从,要他们跌跌撞撞的走一走。

如果采用填鸭式灌输,那么……他们充其量就是低配版秦淮而已,不会走出自己的风格。

而如今的时代,玉雕师最怕的无疑是没有自己的风格。

——哪怕你哗众取宠,也需要哗出自己的风格。

齐白石曾说:仿我者死!学我者生。

秦淮不抗拒徒弟仿他,不过他一直都在引导学生了解本质,学习精髓,走出属于他们的路。

既然这是一条路,就注定必须有披荆斩棘的过程,除非是绝顶天才,否则……这个过程需要摸索数年,十年、二十年。

故而秦淮鼓励道:

“暂时听不懂没关系,一定要把这句话死死记住,印在脑海里。

然后多学多练,有一天创作时,你会突然顿悟这句话,那种感觉,美好到让你怦然心动。”

“我知道这种感觉,就像我刚才那样,时隔十几天,突然领悟了上次讲课的内容!

就像我小时候在屋檐下不小心洒了几粒种子,偶然一次经过,突然发现那里已经长出了一簇娇艳的鲜花。”

陆家小姑娘颇为雀跃,没有事情是比被师父和家人同时夸奖更普天同庆了。

她开心得不行,都笑成花了。

“我也知道这种感觉,我以前看过一篇鲁迅的文章,就是说胡适、李大钊、鲁迅幼年读书,不管懂不懂,都是先囫囵背下。

等到多年后,在某一段人生经历时,就会突然想起以前背过的文章,猛得顿悟了!

师父的做法,和鲁迅等大师一样啊!

我……”

林栎很乐衷于拍马屁,变着法子发言。

秦淮连忙朝林栎压了压手。

你知道个屁哦,鲁迅可没写过这样的文章。

商雅本来一直望着秦淮的侧脸在认真听课,见秦淮被林栎拍马屁拍到烦,乐不可支的笑开了。

笑了一阵,她将两手交叠在秦淮肩头,枕着小脑袋,半倚在秦淮身上,神态娴静。

而她丝毫没有发现,那无意间的眼神、表情、动作筑成了一行粉红的小字:我喜欢秦淮。

须寅清瞥了一眼师父和师父构成的画面,蓦然低头,悄声说道:

“……你不是愿为师父门下走狗?那您可就有福了,师父家的狗粮,一碗更比六碗强。”

林栎:“……”

来自师母的狗粮+999

……

“今天倒是没什么讲了,回家多创作多练习多思考多观察罢。

过些时日,笔记本出版了,你们可以买一本在家研究,最好多结合博物馆的实物。主要是学习研究分析的方法。”

三位小徒弟点头,默默记住。这些天他们也看过那本笔记。

师父几乎是把每一件玉器,都入石三分的研究通透了。

一件玉器,用多种分析视角研究其技法,艺术价值……

好像学神解数学、物理题一般。

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切入点研究玉器,对于这种骚操作,凡人只能面面相觑,抓耳挠腮。

尤其是师父的想法十分特别,提出的观点往往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在笔记本的最末尾,师父提出了一种别树一帜的玉器分类方法。

‘从古至今,玉器可分三类,那就是:神玉、王玉、贵玉。

夏商周时期玉器,称神玉。

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称王玉。

强汉盛唐至清朝,称贵玉。’

为什么这样分呢?

师父在下面有一段详细注解:

‘古玉的风格与古玉在每个时代的用途有直接关系。

上古时期。

诸如著名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该时间段的玉器,乃是用于祭祀天地、图腾、神鬼的神器。

极少数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和部落祭司的饰品,以之体现神权的至高无上。

从七千年前到夏朝时间段内的玉器,都沾染着对神灵对天地的无上敬畏,拙朴线条中,颤栗着一种仰慕天地,叩首宇宙的灵魂,故而称神玉。

而随着商代社会形态进入奴役社会,玉器渐渐沦为王族装饰。

西周是玉器的进一步发展。

西周的玉器与商朝相比,形制要规范的多,此时的玉器就好像现在官员的工资级别和车辆配备,有着最为森严的等级制度。

其大小、用途、图案纹饰以及材料质地都有着不可轻改的铁律。

这种等级是不允许被僭越的!

这便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玉器。

有王权之威严,天子之尊贵。

到了东周。

西周礼制崩坏,文化走向爆发绽放、众多的分封诸侯都开始制作并使用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玉器。

为了争相显示权力和富贵,玉器纹饰有了复杂的变化和创新,工艺水平也随之提升。

不过,玉的等级制度依然没有变,这样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汉代结束……

故而称这一时间段的玉器为王玉!

而汉朝之后,玉器因其装饰和财富体现被逐渐开始进入民间,成为了富裕人家的饰品。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八节 神玉、王玉、贵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