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明略>第433章 再容些时日

“照这样的打法,战斗力至少可提高数倍,若再以全新阵法相佐,数十倍也未尝不可”。

仅是新式火炮与长枪的详解图,二位将军已赞叹不已。

赞叹过后,便是一阵的无奈:这样的兵器火器,大明也造不出来啊。

这是仲逸预料之中的。

俞大猷一阵沉默,如同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戚继光不由的将目光投在眼前这个年轻人身上。

还是那个问题:“仲侍读,这些东西,到底是哪来的?”。

仲逸同样知道:类似的问题,还会被问及多次、很多次。

若说是静远寺山后那片神秘山林,神秘的土地公,神秘的21世纪,还有看似不可思议,后来才发觉很普普通通的唐小丫……

莫说眼前两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不相信,就是他这个‘博览群书’‘博古通今’的翰林院侍读,若没有亲身经历,仲逸自己也不会相信,打死也不信。

不过,细细想来,这只是个问题,但不是大问题。

对眼前的两位将军来说,他们如此一问,也并非真为追本求源。

将军不是史官,更不是好奇、较真的文人墨客。

何况,如今已是剑拔弩张,战事随时会开。

‘可信’才能‘可行’,可行才能可用,可用才是关键。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只要能提高战斗力,能切实可行,就可以用。

当然,那一句‘这东西是从何而来’,亦是确保朝廷方面准许,能切实‘可行’之意。

仲逸在来福建的路上,就曾反复想过此事。

“启禀二位将军,东西的来源实属偶然,既非偷窃,更非私绘,如此高深奥妙所在,也非常人可凭空想象”。

仲逸郑重其事道:“就看在能早日剿尽倭贼,固我大明海防、保我大明国土的份上,请二位将军相信下官一次:此物来源,绝不会有差错”。

戚继光微微摇摇头:“即便如此,军中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啊,莫说别的,仅是这些精通兵器锻造之人,也恐怕不是立刻就能上手的,还有那些配件、原料、组合……”。

仲逸心中总算松口气:只有同意做,才能谈到如何做?由何人来做?

他上前禀道:“二位将军麾下精通兵器的人不在少数,之前将士们所用的虎蹲炮、狼筅、空心炮台、鸳鸯阵、独轮车阵,棍法及长兵器,皆是自创,是将士们浴血奋战得来的经验”。

仲逸继续道:“新式兵器锻造,若由这些既有作战经验,又有参与过兵器改造的将士来做,自然事半功倍,也非他们不可”。

当然,再好的兵器,也要实战,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说到身经百战、建立战功,还有一人。

“二位将军,下官还要举荐一人,或许更有助于此事下一步的进展”。

仲逸走上前去,一字一句道:“要改善兵器,打造新式火炮、火枪,须要朝廷的准许,尤其皇帝的旨意……,当然,还要大量的银子……”。

此言一出,又是一阵沉默。

同为领兵之人,俞大猷和戚继光对英勇千户所并不陌生。

一个千户所,千余人,但这一千余人,绝不是简单的一个千户所。

当初,山东沿海一带闹倭患,还在卫司指挥使林啸义麾下的林宗武,自告奋勇组成一个四十人的敢死队,月色之夜探出倭贼虚实。

后来在仲逸的协助下,大军很快找到倭贼主力,朝廷大军得以全胜。之后,林宗武被封为百户,御赐武举出身。

此事,在军中广为流传。

北征鞑靼军,朝廷大军为出一支“奇兵”致胜,林宗武以百户之职,亲率三百人的敢死队,做了这支奇兵头领。

北漠冬日一战,鞑靼军主力被击退,而那支三百人的‘奇兵’,最后只有七人生还。

回京之后,林宗武被封为正五品的千户。

同时,这个千户所也有了新的封号:英勇千户所。

后来,鞑靼军直逼京城,林宗武率部两次突袭敌军,皆获大胜。

这一仗后,林宗武被封为从四品的千户,并率部去甘西一带秘密练兵。

无论兵器装备,练兵调遣,英勇千户所,绝非普通千户所可及。

从此之后,林宗武的大名,简直如雷贯耳。

“就是英勇千户所林千户,下官在浙江时,曾与他有过数面之缘,觉得此人非但勇猛,更是一个难得的可塑之才”。

思忖半天,仲逸终于开口道:“此事一旦由皇帝问起来,英勇千户所出面,似乎能顺利些”。

无论要旨意,无论近水楼台先得月,英勇千户所回到京城,必能将此事禀明圣上。

只要千户所的奏请得以准许,戚家军、俞大猷麾下抗倭将士的意愿,自然不会落空。

“英勇千户所个个都是忠勇之士,林千户更有良将之风,今日多加磨炼,他日必成大业”。

一直没有言语的俞大猷,终于表态了:“立刻传林千户帐中议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日后之事暂且不论,单说眼下这抗倭之事,才是众人最为关切的。

……

“海防一带虽有部署,但毕竟沿岸线太长、地形复杂,无法集中兵力对付一处,处处重兵把守,又兵力也不够”。

刚刚参与议事的林宗武道:“末将建议,先派人到海上密探,确定倭贼主力动向,集中兵力应敌,如此,既能克敌制胜,又能最大限度较少我军将士伤亡”。

切中要害,


状态提示:第433章 再容些时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