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明略>第668章 小小寺(中)

“城南薛家大公子捐银千两,记功德簿、送平安符两道,永保安康……”。

大空寺,院中一个硕大的香炉前,一个大和尚说着什么,一旁几个小和尚毕恭毕敬跟在后面,嘴里是一阵规律而又低沉的声音。

看样子,这僧人应该是寺里的主持,他此刻正在主持着一场重要的仪式、一个与捐银子有关的仪式。

一旁偶有行人路过,不由转过头,纷纷朝这边望来。

冯三保手里拎着一个木桶,木桶里装了一半之余的水。他若无其事的拎着,缓缓从一侧走过去。

自始至终,他的眼神没有丝毫的偏移,就如同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过路人一样。

实际上,这种类似的场景,他不知看过多少次,看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再怎么隆重、再怎么人多,那也只是个形式而已、十足的形式而已。

“薛公子祈福,大家快跟着一起来啊,沾沾福气……”,人群中有人喊了一句,大概是捐银仪式结束了,围观的人立刻凑了上去。

“功德箱,一文不嫌少、一两不嫌多……”,一个小僧侣模样的青年,抱着一个小木箱,箱子顶端是一个圆圆的孔,若是铜钱或银子,刚好可以塞进去。

哐当……每每响起这么一声,那小僧侣总会说一声:多子多福、安康一生……之类的吉祥话。

而听到这些话的人,也会频频点头,恭恭敬敬向和尚们说上几句,得到也是同样频频点头,而后便是那似懂非懂、规律低沉之音。

日子久了,大家都熟悉了这样的场景,也就见怪不怪了。

不过,再熟悉的场景,有一样东西是绝不能少的:银子。

用和尚的话说,如果没有银子、足够的银子,那便是没有诚意、足够的诚意。

去祈福,没有银子可以,但绝不能没有诚意,可是,这诚意又从何而来呢?

这话,该怎么说呢……

抽竹签的地方在另外一个房间,有两个小和尚负责抽签仪式,隔壁两侧房间中,两个老和尚则负责解读签文的意思。

但凡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关心的是大悲大喜之类的签文,而至于那些不上不下、可有可无的,则往往不必过多关注。

这种情形之下,银子也是必须的:上上签嘛,自然是要掏几个银子了,图个吉利嘛,都要交好运了,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如果是抽到下下签,那就更要掏银子了,为了讨个好兆头嘛。既然都要倒大霉了,还不多交点银子?设法避一避、让一让,没准就会化险为夷、逢凶化吉呢?

呵呵,这真是不错的活计:一个竹篓,一堆竹签,几个僧人,也就是那些话,天天这么重复说着,从来都是如此。

只是人们没有发现:靠左一侧房间中的老和尚,他总是解读下下签,而他所说的那些话,往往也是有些相似的。

至少,也是大同小异。

而靠右的那间房中,每次出来的人都是喜笑颜开,自然是听那个和尚说了不少吉利、好听的话。

谁不喜欢吃好的、穿好的、听好的?人之常情嘛……

“仲大哥,你说……,这东西,真的有这么灵验吗?”。

来到大空寺,慢慢悠悠转了半天,程默还是没有看出什么门道,他看到抽签后,似乎有些手痒痒了。

仲逸微微摇摇头,慢慢驻足道:“这个嘛,就看你怎么看、怎么想了……”。

“哦?愿听这位公子赐教,在下洗耳恭听”。

程默施礼笑言道:“还别说,仲大哥真有几分得道高僧的感觉,尤其那句“怎么看、怎么想”,简直神了”。

这小子,多半就是个捣乱鬼,好在还能知道个大概:他们来这里,可绝不是为了烧香拜佛的。

人最难克服的就是自己心里那道坎儿,所谓的鬼神,实际上也就是自己心中想出来的。

那么,所谓的害怕,或祈求保佑,又是来自什么呢?

仲逸觉得这些事儿,或许自己也说不太清楚,更何况对程默呢?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到底灵验不灵验,既然来了,亲眼看看呗。

仲逸说的没错,程默也确实早有此意。

仲大哥,还是让我先来,他想说什么便是,你是贵人,不能随意被人指点。

程默一脸的坏笑:“今日,我倒要看看,这寺里和尚,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来到那间抽签房,仲逸假装看墙上的壁画,程默则缓缓上前,来到签篓前。

吧唧、吧唧……,突然一根签子掉在了地上。

“下下签?这是什么意思?”。

程默虽不太懂这个,但还是看出:这似乎不是好个兆头。

那负责抽签的小和尚施礼道:“施主,小僧只是负责抽签房的杂务,解读签文还要请大师傅才行”。

说着,他指着靠左一侧的屋门道:“拿着竹签,从那个门进,有大师傅在里边……”。

程默望望仲逸,再微微向小和尚施礼回复:“多谢小师傅”。

才走几步,小和尚又叮嘱一句:“清静之地,切勿喧哗,人生一世、起起伏伏,心诚则灵啊……”。

呵呵,程默将手伸进衣兜,摸摸那之前准备好的银子,心中默默笑道:放心吧,我程某人的心意可诚了。

进了靠左的房间,果真见到一个有些发福的和尚,这便是那个小和尚口中的大师傅,专门负责解读下下签。

“请大师给看看……”,程默毕恭毕敬的将竹签递了上去,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状态提示:第668章 小小寺(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