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很诡异,太子都没有就提前封了太子太师。
这只有一种解释:老赵现在心态很差,已经定了太子,只还没公开宣布。
上述封赐和撤职伴随一起,这代表老赵对大雱的保护,避免不会妥协的大魔王和韩大脑壳的对台打到不可收场程度。
由此一来王雱基本断定,赵祯定下的太子就是赵宗实,不会更改了。此点上,当年的殿试策论王雱给皇帝了意见,于是赵祯坚持了下来。
定下的太子当然也可以更改,事实上老赵自来多谋少断,所以当时加封赵宗实知宗正寺,基本就算太子。但老赵也迟迟不说明,就因为知道自己的优柔寡断,还有可能更改。
而现在老赵此生第一次坚定固执,不想更改太子人选。于是选择了这个时候把王雱冷藏保护。
是的不改太子人选,大魔王就一定怼不过韩大脑壳。
没什么道理。赵宗实其实和韩琦关系更好。韩琦就牛逼在是大宋连续几朝首辅。
历史上韩琦辅赵宗实登基后,就是赵宗实的第一倚重对象,赵宗实全面接受韩琦的保守策略。就此一来,自来有观点冲突的韩琦王安石,就进入了史书评论的“倾轧矛盾”状态。
其实韩琦不是绝对保守派,只是相对。但韩琦也没有王安石激进固执是肯定的。
从政治上说纵使韩琦和王安石也没有什么惊喜。韩琦和赵宗实关系好,而王安石和赵宗实的儿子关系好。所以王安石的时代还没有真的到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大家长赵祯无力,王安石暂时的巅峰也到了。
就因为这样王雱也是走钢丝。随着老赵时代的落幕,进入赵宗实时期,王雱不可能刚得过韩琦。而再往后,王雱也不可能刚得过王安石。
所以现在是大宋最关键时期,一朝天子一个样,就算是开明的大宋,每个皇帝麾下都会有个近乎一“韦爵爷”般的bug。很显然赵祯时期的这个bug就是大雱,但这个优势就快消失。
接下来的赵宗实时期,这个bug就是韩琦。再后来么就是王安石。就这点事。
但纵使这样,王雱也不会参与皇家事务去试图讨好谁、试图周旋什么。原则是不触动皇家的浑水最好。
一代人做一代事,没人可以用温和姿态永远如鱼得水。现在王雱期望的就是,发自内心的想老赵多活几年,能在他的时代里把大宋推至作死也不会死的地步就行。
这其实并不是妄想,很快王雱就可以达成的。只要再有两至三年就行。可惜时局变化不以王雱意志为转移,现在已经在急速恶化。
王雱可以抗旨的。不是说谋反而是不接受升官,可以用辞官为威胁、逼迫老赵摊派选择一个政策。
但这恐怕会把老赵最后一口气逼走。这方面,王雱打算做一次真正的义气雱,以报答老赵的知遇之恩。
总之天将降大任时会有几起几落是真的,比王雱牛逼的多的人也会有这些过程。
现在王雱打算沉默,静待时局变化。
好在天佑大宋,至现在七月除他们才把撤职这事落实,而王雱的大工业青年下乡计划基本收尾定型。
在他们那些老猥琐发难前,王雱花光了工业司自有公积金,花光了大名府全部财政累积。额外审批的七十三所科工院校组建成立,亦在海州、京兆府等二线后方基本完成了投资和人才技术的迁移。
此外最大程度借助包拯的户籍政策,从河北两路引进二十万以上新手工人作为培训,由他们驻扎北京,而原有骨干团队成功转移至于登州、海州、京兆府等地区,参与搭建新的产能和教育架构。
现在是阵痛调整期,产能规模没得到扩充,还有一定萎缩,这是分散投资后效率降低导致的。
所幸,韩琦王安石富弼都不是疯子奸臣。他们会狠批王雱把钱花光的政策,对大魔王抽了又抽。但已投资的部署,他们也会心疼钱的,不会因为是王雱的政策就砸烂。已成事实了,在大宋这个时期不论换谁上来,韩琦都会要求他们尽力盘活。这点是肯定的。
这就行,都说了大雱自来被迫害妄想,既然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当然不能算经济账,不能在讲什么效率。如果是大雱想多了,那就是浪费资源执政失误,反正都被撤职了,多个黑锅少个黑锅也不存在。
如果不幸被王雱猜中,那除了会成就大魔王的终极政治金身,也会是大宋的救命稻草。
现在么,只有回汴京看着他们跳脚,然后等待局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