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二卷 第二十七章 商铺

张斌的话在张家还是很有分量的,只要他坚持,就算是张成德也得听他的。

现在,他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坚决不退出东盛堂。

张军自然是举双手赞成,其实,他也不想退出东盛堂,毕竟他都当了这么久的大掌柜了,生意已经做习惯了,让他跑去收租,他才不想干呢。

这五弟既然坚决不同意张家退出东盛堂,老爹估计是不会退了,这生意还有得做,他不由兴奋的道:“五弟,我想在南市街买个大铺面,专卖福广特产,你看怎么样?”

听他这口气,貌似是在征求张斌的意见,其实不然,张斌知道,这四哥只是在寻求他的支持。

因为前面张军已经说过了,他父亲不同意,如果这次,他能顺带提一句,他父亲很有可能就同意了。

他顺带跟张成德提一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他却不想这么胡乱提意见。

他很清楚,在南市街买个大铺面,然后再进购货物,把里面充盈,把生意做起来,那可不是一点投资,如果自己胡乱提意见,让张家蒙受巨大损失,那就不好了。

他并不是不相信张军,只是以前他们做的都是走私生意,可以说不用动什么脑筋,洋人需要什么,那是明摆着的,瓷器、茶叶、布匹、丝绸,这些东西大家都知道,问题就是没有办法运出去。

张家甚至是东盛堂以前之所以能赚大钱,说白了,就是他们能突破海禁,把这些东西运出去,跟经商头脑还真没多大关系。

为了保险起见,他觉得还是应该先了解一下张军有没有经商的天赋再决定支不支持他。

在张军眼里,他可能只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殊不知,在前世,他可是商场精英,说到经商,这时候还真没人能比得上他。

做生意赚不赚钱,最基本的,一看地段,二看供求关系。

地段好,生意自然好做,南市街张斌知道,离他们住的地方不远,是金陵城南最繁华的地段,那里商铺林立,人流如织,是个很好的地段。

至于供求关系,张斌还真不是很清楚,因为他不清楚明朝这会儿福广有些什么特产,更不清楚金陵这会儿急需些什么。

这些,正是他要考验张军的,如果他连这些都不清楚,那这铺面还真不能支持他去买。

想到这里,他不由试探道:“四哥,你认为这边什么好卖,你又准备卖点什么?”

张军闻言,立马如数家珍的道:“这边的行情我早就了解过了,像干荔枝、干桂圆、干墨鱼等干货,销量还可以,利润也很大,一斤就能赚几钱银子,不过这些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南市街就有好几家。像蔗糖、棉花这些东西利润不是很大,一斤也就能赚几文钱,但是销量却很好,我觉得这个应该好做一点。还有香料,利润大,需求也大,更容易赚钱,我想这个应该更好做。”

蔗糖、棉花、香料,看样子他四哥主要就是想卖这三样东西。

蔗糖,张斌倒是知道,福广那边甘蔗多,蔗糖自然多,问题这边需求怎么样呢,前世江浙地区的人倒是喜欢吃甜食,这会儿难道就流行了吗?

他不由问道:“金陵这边人很喜欢吃糖吗?”

张军连连点头道:“是啊,我了解过了,光是金陵城,做糖品的作坊就有三十多家,而且生意都很好。”

张斌闻言,不由点了点头,蔗糖是没问题了,有这么多作坊做糖品就证明金陵甚至是南直隶这会儿已经开始流行吃甜食了,同时这个也能证明张军经商头脑还是不错的。

接下来是棉花,说起这个棉花,张斌不由奇怪了,福广盛产棉花吗?

他不由好奇的问道:“四哥,福广好像不盛产棉花吧,还有,这边棉花需求很大吗?”

张军闻言,立马回答道:“福广是不盛产棉花,但是海上的棉花来路却是不少,而且,比大明产的棉花还便宜。至于这边棉花的需求,那更是比蔗糖还大,我已经令人打听过了,光是金陵城染织作坊就不下百家。”

原来棉花是从海外进购的,这边染织作坊多也是不假,张斌不由赞赏道:“恩,四哥真有眼光,这个棉花的确大有赚头。”

最后就是香料了,说实在的,到现在,张斌还只知道桂皮、八角等少有的几种香料,因为不管前世还是今生,他就用过这几种香料,在他想来,香料主要就是用来炖东西吃的,能有什么销路呢,明朝这会儿不可能家家户户都买得起香料来炖东西吧,再说,他也没听说过福广盛产香料啊!

他不由疑惑道:“四哥,这香料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啊,福广盛产香料吗?这边香料好卖吗?”

张军闻言,详细解释道:“这香料有很多种,比如熏香,最常见的就是寺庙敬神拜佛用的檀香和沉香,这个需求是最大的,金陵城里寺庙可是多如牛毛;再比如香粉,也就是女人用的胭脂水粉,这个需求也不小;还有就是吃的,比如什么桂皮、八角、胡椒、小茴香、大茴香什么的,需求也不小,这边人爱吃茴香豆什么的可是出了名的。至于来路嘛,福广自然是不怎么产香料,甚至整个大明都不怎么产香料,香料主要还是来自番邦,自盛唐以来,香料都是那些夷人主要贩卖的货物。”

听完张军的述说,张斌终于完全放心了,看样子,他这四哥还真是个难得的经商天才,见多识广不说,眼光还很独到,买商铺的事,必须支持。

想到这里,张


状态提示:第二卷 第二十七章 商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