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小兵之霸途>第一百八十五章

其实,从天镇直线向北,只是占了蒙古的一半,往东北方向,就是乌桓人及鲜卑人的聚居之地了。刘易为免要同时与乌桓人、鲜卑人交战,所以,让率一支骑兵深入这些地区的潘凤,只是去宣传新汉朝的政策,非匈奴人不要轻易开战。

外蒙古,匈奴人极少,那些地区,并不是匈奴人的聚居地,所以,只是打着一个先去探查情况的先行军,不是去收复那些地方的。如果那些地方的异族,对汉人表示友好的话,就向他们宣传一下新汉朝的政策,看看可否收服他们。如果可以,就助他们建立政权,留下一定的汉军对其实行管治。不过,那些地方离新汉朝实在是太远了,估计成功xing还不是太大。所以,主要是把jing力集在天镇向西北的地区,先把这些地区的异民族收服。他们骑兵所至,凡是不原意归降,又或对新汉军有敌意的,匈奴人也好,乌桓人也好,都杀无赦。

远征大漠,实际也等于是一个侵掠战争。既然是战争,就不会那么和谐的,该杀的杀,反正,那些地方的异民族,估计也就是后来的女真族人、突厥族或金、辽人的祖先,留着对汉人也是一个祸害。

主要攻击的方向,实际就是后世的甘肃、青海及蒙古东南部的区。最远就是深入到后来xinjiang的乌鲁木齐地区。不过,刘易没有让众将一下子深入太远,就先让他们在朔方至甘肃、青海等地区活动,暂时不深入大戈壁。

实际,向西北深入两三千里都已经非常艰难了,这一次行动。未必就能够深入大戈壁。

黄河已经凝结了一层冰层,可以渡河了。

刘易与黄叙、许诸、贾诩、荀彧等人,率着二十万步军渡河,与黄忠的第二十二军汇合,一起慢慢的推进。

寒冬时候。积雪难行,又ri短夜长,步军行军的速度很慢,一个时辰最多就是挺进十多里,每天最多就只能挺进七、八十里,不要说沿途的动作行动了。两千多里远的范围,光是行军怕都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刘易先派出骑兵挺进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骑兵,主要是消灭一些散落在大漠当过冬的匈奴人,寻代大部的匈奴人。他们没有把握消灭那些大部聚居在一起的匈奴人时候,要不就是把骑兵集起来攻击,要不就是给刘易送报,让步军赶去。但看样子,在大漠当作战,骑兵才是主要的,真要等到刘易的步军赶到。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所以,刘易的步军,更多的是起到震摄的作用,更加的是沿途收服那些愿意归顺新汉朝的异民族,在沿途过至,一一建立新汉朝的政权。这个,才是最主要的。

消灭匈奴人,只是一个解决汉人的祸害忧患。真正可以彻底解决为祸大汉,永远解决大汉长期遭受侵害的,就只有在大漠当设立政权官府。把所有的大漠异族都统治起来。

天气越来越寒冷。

刘易在河套之地内还不觉着什么,零下几度的天气温度,在大汉当也是常有的,特别是冀州、幽州、并州地区,最冷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气温。

可是。当渡过了黄河之外,刘易就感到气温明显不同了,深入大漠两百多里的时候,似乎一下子就变得冷了许多,偷偷看了看手机上的温度计,居然足足有零下十多度。

茫茫的草原,已经积了厚厚的白雪,几乎是人蓄难行,草原一望无际,人迹罕见。

新汉军虽然人人都武装到了牙齿,可是,明显的,已经有不少军士对这样的寒冷气候感到不适了,厚厚的棉衣,似乎也难抗这样的风雪严寒。

据兰姬所说,这样的天气,其实算是大漠当最正常的地气了。还没有起风暴,如果风暴一来,怕就不能行军了。今年大漠有百年难遇的严寒,估计到时会比现在更冷多两三倍,也就是说,到时候大漠的气温,恐怕会冷到零下三十多度,甚至四、五十度。

兰姬也让刘易做好准备,真正在风暴一来,真正的严寒就会降临,那时,恐怕会有十多天是那么寒冷的。到时,大军要驻扎,让严寒期过去,才能再在户外活动。否则,光是冷都可以直接把人冰死。

刘易没有怀疑兰姬所说的,知道这可不是说笑的,万一军士承受不了如此严寒的天气,被大量冰死就不妙了。

可以想象,喷出一口气即成冰花,尿尿撤出就成冰条,在这样的天气之下,还在户外,还真的是找死。

现在,已经有许多军士被冻伤了,他们的手腿冻得肿红,走路都有些艰难了。

还好,刘易与黄叙这支步军,虽然说是步军,但是,在河套俘获了那么多的匈奴战马,除了骑兵一人两马之外。实际也是每人分配了一匹战马的。

不过,分配给步军的战马,并不是用来骑坐的,而是用来拉运物资的。

四十多万大军深入大漠作战,不做好充分准备是不行的,每一匹战马,都拉着两袋粮食,估计有百多两百斤。这些粮食,足够每个军士两个多月所用,算是让他们自带了军粮,也解决了后勤运粮队未必会那么快那么及时把粮食送进大漠来的难题。除了粮食、饮水,多出来的战马,还会带着军士的行军装备,比如营帐什么的,当然,还会有木炭。

深入大漠,会缺少许多生活物资,在一望无边的雪原上,可能想找一点柴火取暧都会有问题。所以,带着木炭备用是必须的。

另外,一路上,他们也要随时检柴火,木炭只是备用的,有柴火可检的时候,每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五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