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小兵之霸途>第二百五十三章
过那些宛城大族的家主。

秦颉之所以被戏志才急着派回宛城,一来。有他这个在宛城镇守多年的太守坐镇,可以起在稳定军心的作用。毕竟。不管是那一座城池,只要遭受到攻击,军队或百姓,都会有点惊慌的,秦颉已经成了宛城的守护神。有他在,军民都会安心。

二来,宛城虽然在秦颉的镇守下,统治了多年,可是,宛城之内,还有不少豪族并没有对新汉朝真正归心的。当真极有可能会存在着一些变数。也只有秦颉在宛城,才可以镇压得住那些对新汉朝有异心的一些豪族。

宛城与洛阳甚至长安都有些不同。

毕竟宛城并没有经历过什么的大乱。之所以成为新汉朝的南方大门屏障,是因为秦颉投了刘易,和平接收了这座城池。因此,除了新汉朝对宛城有着名义上的实质统治之外,对宛城内的原住民,并没有进行过清洗肃清。

还有,当初就已经介绍过宛城的情况,宛城。是帝乡,城中的人,大多都是皇亲国戚。大多都是一些名门望族。对他们的管治,并不能做到实质性的控制。总不能强迫性的要那些名门望族都要对新汉朝忠诚吧?如果有条文规定他们怎么怎么样,恐怕整个宛城都会乱了套。

所以,秦颉对宛城的管治,他主要的就是掌握着城防,对于那些名门望族。只要他们不造反,不公然的反对新汉朝所颁布的政策,按照新汉朝的国法来行事,那么也任由他们在宛城居住,由他们自己发展。

他们经商纳税,他们听从官府的调令,秦颉就不会为难他们。

这样一来,当宛城有事的时候,就难保宛城之内的那些名门望族会与新汉军一起共患难了。

也不得不要提防一下这些名门望族是否会在关键的时候拖后腿。

宛城之内的名门望族太多,关系也太过复杂,秦颉管治宛城的时候,也做不到一刀切,把那些看上去就有点不安份的因子铲除,也不能把那些世代都是生活在宛城的家族赶走的。

比如,文府文家。

也就是现在刘表帐下大将文聘的文家。他们文家并没有因为文聘在刘表帐下效力而举家迁离宛城,相反,文家在宛城发展得有声有色,他们,表面自然是遵守着新汉朝的所有规定,平时也从来都没有少过一分该纳给新汉朝的赋税,可他们从来都没有与新汉朝走得太近,只是当作是一般的居民一样在宛城生活,看上去安安份份的,面对这样的豪族,秦颉也不能对他们无故动手吧?

除了文家,还有许多有人在刘表帐下供职的家族。

这些家族,表面上是在新汉朝的统治之下安份的生活,可是谁又知道他们私下里与刘表是什么的关系?是否会与刘表暗通款曲?

秦颉平时亦派人盯着他们,但也没能捉到他们的什么把柄。不能将他们无故的抄家,或驱赶他们离开宛城。毕竟他们在宛城世代生活,根深蒂固,要对他们动手也不容易,无故对付这些家族,也必会引起宛城百姓的恐慌。

所以,现在秦颉担心的,就是担心宛城在遭受到张济大军的围攻的时候,那些名门望族会在暗里使坏。

戏志才派他回来,就慎重的叮嘱过他,张济的军马不担心,担心的就是刘表会否趁机闹事。因为只有刘表才能够策反宛城的那些名门望族。

秦颉扫了一眼那些前来迎接他归来的权势家主,心里不禁一沉,他发现文家、王家等等的一些家主,并不在列。

那些家主为什么不来?很明显,当中一定会有什么的不对。

不过,秦颉也不动声色,抱拳对下面的军将及权贵家主等人道:“各位将军,大人,现在张济大军突然杀到我们宛城城下,守城事宜,还得倚仗诸位,所以,诸位就不必要太在意这些面门上的功夫,不用陪在下了。现在天色已黑,今晚张济也不可能攻城了,所以,大家还是先散去吧,明天,明天秦某再设宴,与诸位再商议守城事宜,如何?”

“呃,秦将军,我们都知道了,张济大军,号称十万,兵力比我们宛城的守城军力多了数倍。我们等将军回来,是想向将军打听一下朝廷对这次张济侵犯我们宛城有什么的应对方案。以及将军又准备如何守城,需要我等如何配合。我等原听将军差遣,共保宛城不失!”

一个家族代表站出来相询。

这些人迎接秦颉回来,就是想看看秦颉对守城事宜有什么的安排的。

其实,宛城当中。新汉军及一般的百姓,他们在知道有军马来攻城的时候,他们倒是没有太多的想法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守城。但是城中的那些富户人家,他们的想法就多了。

说到底,宛城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

在新汉朝的统治之下。对于宛城当中的一般百姓来说,那自然是好的,因为在新汉朝的统治之下,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最明显的一些规定,让他们得到了实惠,比如规定富户向佣户收取田租赋税的问题,只能收取一两成。这个规定,让原来生活艰苦的百姓,一下子不只有粮吃。还略有盈余。这样的一个朝廷,他们不拥护还要拥护谁?

但对于一些富户来说,他们就不爽了。特别是对于一些拥有大量田产的豪门大族来说,这等于是在他们的身上割肉啊。尤其是在当初宛城第一大豪门何家,其家在衰落之后,几乎把所有的家业都捐给了官府。把他们家的田产都分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三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