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也一时没有想到仅只有六、七万军马的张绣敢向他主动的发起攻击,他被张绣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大军还没有来得及列阵。就遭受到了张绣三万骑军的攻击。
其实,这一次,曹操军集团上下,都有点轻视了张绣,他们都以为,张绣只不过是董卓旧部,战力有限,特别是张济已经死了。张绣还能掀得起什么的风浪?
甚至连智计过人的曹操帐下大军师程昱、荀攸、满庞、华歆等等,都没有想过曹操亲征张绣会有什么的问题。
所以,大意轻敌之下,夏侯惇的先锋军居然被张绣杀得大败,也幸好,夏侯惇亦是智勇过人的大将,他见张绣骑军袭来。亲自率一部军马上前迎战,让副将把两三万没有遭受到攻袭的军马撤回十多二十里下寨。据寨敌住张绣骑军的攻袭,等待曹操大军到来再向襄城挺进。
要不是夏侯惇在战场上敌住了张绣,与张绣大战了几十会合,曹操这五万先锋军可能就会被含恨的张绣斩杀始尽。最后,夏侯惇的五万先锋军,以损失了万多两万军马为代价,才堪堪的立住了阵势。把张绣逼回襄城去。
这一战,张绣占了不少便宜,但是。他退军回襄城之后,却受了暗伤,也同时把他打得冷静了下来。
与夏侯惇交战几十会合,他发现自己不是夏侯惇之敌,要不是见机得早,他可能都会被夏侯惇斩杀在战场上。所以,虽然看似占了便宜。但却让张绣心有余悸。
原本,历史上张济手下还有毒士贾诩相助,张济死后,贾诩又助张绣。现在,张绣的身边,却没有一个可以为他谋事的人才。但这并不影响太多什么,毕竟,张绣也是一个有智有勇的人,他也会根据情况看待问题。
他与曹操先锋军的一战,让他惊醒到自己与曹操的实力差距,使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如果当真与曹操碰硬的话,怕别说要给叔父报仇了,自己想在襄城立足都不太可能。
他明白了,现在并不是他要找曹操报仇的问题,是如何保住自己的问题。
张绣毕竟不是张济,他接收叔父的部将军马,当中肯定会有一些不是与他同一条心的军将,也就是说,他现在,表面上已经掌控了军马,但实际上,恐怕还有许多变数。最少,如果曹操大军杀来的话,把他们围困在襄城的话,这些军将未必会不顾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与曹操死战。
张绣也非常清楚,他现在可是一支孤军,张济一死,他与刘表的关系也不知道会如何,也不知道刘表会不会出兵相助他。所以,他知道,与曹操死磕的话,他必然会死无葬身之地。相信襄城一被曹操军围困,自己才接收的那些军马,可能都会背着他向曹操献城投降。
曹操帐下,猛将如云,单单是一个夏侯惇都不是他之敌,张绣不得不考虑一下如何才能解决这次曹操攻击的危难。
襄城亦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张绣夺得襄城之后,实地考察过,他觉得如果能够稳占襄城的话,将来未必没有作为。但眼下,他缺少的是发展时间,如果曹操没有出兵攻伐他这么急,假以时日,他必然可以雄据襄城,特别是如果夺得了颖川的话,那么他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张绣此刻,倒没有想到要谋夺天下的事上,而是想到颖川一带地区,山高林密,如果可以据得这些地方的话,大不了到时候就占山为王,都可以和曹操周旋。
反正,曹操是他的杀叔仇人,他的心里,其实就是只想为叔父报仇,想着如何击杀曹操。
许多事,张绣知道自己不可独断独行,特别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如果他敢命令自己的这些军马与曹操决战的话,恐怕自己的这支军马立时四分五裂。
所以,他把军将都召集到一起来,与他们商议一下如何应对这一次曹操的攻击。
果不其然,帐下诸多军将,对于来势汹汹的曹军都心有怯意,毕竟。他们这些军将,追随张济多年,如今张济已亡,让他们都觉得前途迷茫,虽然自然归顺了张绣。但眼下又将临大敌,许多人不得不为他们的出路考虑。
张绣知道,当中只有几个手握兵权的军将是忠心待他的,只有几个是深受其叔张济之恩,心里还是想着为其叔报仇的。他的目的,主要是想与这部份的军将议定一个计划。
与众将自然是商议不出什么的好计划来的,倒是有不少军将觉得曹操势大,他们不是曹军的敌手。建议投降。当中,有人建议向曹操投降,也有人提议不如归顺新汉朝,有人提议向率军依附刘表。
投降曹操是不可能的,毕竟杀叔如杀父,此仇不共戴天。归顺新汉朝的话,亦是不太可能的。之前才攻击了宛城,与新汉朝结下了怨仇。现在又投新汉朝?如果可以归顺新汉朝的话,当初张济就早已经归顺了新汉朝。并且,与张济一样,因为邹氏的事,张绣的心里也是非常恼怒的,自己的那美艳的婶婶,居然成了刘易的女人,也让张绣觉得屈辱,他绝不能投效新汉朝。
依附刘表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之前就是因为与刘表军有了协议,进军襄城,才让他叔叔中伏而亡的,张绣现在把刘表都恨上了。
与众将并没有商议出什么的对策,众人也没有更好的建议,散去之后。张绣把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