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小兵之霸途>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风云(三)

刘备现在满心欢喜,毕竟全城的人都在为他歌功颂德,这是好事。

刘备自觉,自己一直坚持以仁义的形象示人,现在总算是到了收获的季节,荆襄的百姓,亦总算是认识到,他刘备为荆州之主,可以给荆襄百姓带来美好,带来和平安定,只有自己才有能力,起码要比刘表更有能力,更具有人格魅力。

刘备认为,只要自己获得荆襄文武的支持,再有百姓的拥戴,那么弹劾刘表是肯定能成功的事。刘表成为荆州之主以来,虽然带给了荆州一定的稳定繁荣,相比起别的势力地盘当中,少了许多战争,让荆襄的百姓勉强能够渡日。但是,刘表软弱的性格,让刘表真的不适合为乱世之主,在豪强林立的乱世当中,刘表早晚会被别的势力所灭。就算他不被新汉军所灭,亦会被曹操所灭,甚至,一些小诸侯势力,都敢与刘表叫板。就似,刘表原来的势力地盘,江夏以南的地区,与江东的刘繇势力相接壤,可是,刘表却一直都没能向江东发展,被人家拦住,他硬是没有办法打败刘繇。

总的来说,刘备认为,是自己的机会到了,他第一时间,便召来以为已经投向他的荆州文武,想跟他们商议一下,要如何劝谏刘表退位,将荆州拱手让给他。

或许,在别人看来,刘备现在的心态有点可笑,有点不切实际,因为,这天下就没有哪一个一方诸侯会愿意将自己自己的身份地位拱手让人。

可是,若站在刘备的立场上来看。却也不算是太过可笑。

毕竟,现在的荆州形势已经摆在这里了。

相信,许多人亦早已经看得出来,荆州,绝对是别人眼中的一块肥肉。你不取我来取。早晚都会有那一天。尤其是荆襄的文武群臣,他们的确是过得有点战战兢兢。没有办法,他们荆州军懦弱,处处受制于人。自从刘表成为荆州牧的时候,人家刘易就已经在洞庭湖新洲立稳了足,人家新汉朝的水军。要比荆州水军强大得多,自从失去了长江水域的控制权之后,刘表以及其下的群臣,就没有几个是过得安心的。

然后,加上多次遭受到新汉朝刘易的勒索。嗯,说是勒索的确是说得过去的。以借为名,以索赔为名,白白送了多少钱粮给新汉朝?而这些事上,刘表却不敢有半点违抗,乖乖的将刘易所勒要的东西奉上。这些,虽然,亦是荆州群臣也不敢与新汉朝对着来干的原因。但是,作为荆州之主,刘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现在就造成,荆州的军队也好,群臣也好,百姓也好,对刘表真的缺乏一种稳重感,每当荆州有事。受到了威胁的时候,大家所想到的。并非是要与威胁作斗争,而是想着要如何息事宁人。

有些东西。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该来的总会来。

这不?刘表不甘心就此臣服于人,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想借人家曹操的力量与新汉朝周旋。可惜,事与愿违,曹操一连损兵折将,未必再会率大军来攻击宛城,他也不敢再将希望放在曹操的身上,唯有就是将自己的大军撤回来,想死守住襄阳,让他还可以安享现在的一切。

久守必失,人家新汉朝当真的要全力攻击他刘表的话,除了宛城的十数万新汉军之外,人家在洞庭湖新洲的水军,亦可以出动二、三十万人。这样一来,他刘表还能凭什么与新汉军周旋?

而在这关键的时刻,在新汉军大军马上就要攻伐他荆州的时刻,刘表这个作为荆州之主的主要人物,定心针,居然病了,一病不起,病得连荆州的政事都不能处理,还要请他刘备来主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表在荆州百姓当中,在荆州的文武群臣当中的威望,绝对是直线下降。

一个,让众人失去希望的荆州之主,一个,却是可以给荆州百姓带来希望的代荆州之主,如果他在代治荆州期间,获得了荆州文武群臣的支持,百姓的呼声支持,那么,刘备认为自己取代刘表,成为荆州之主,是理所当然的。

最为主要的,那就是整个荆州,却没有人能够像关羽、张飞这样,能够镇得住全军的大将。所以,不管是刘表为荆州之主也好,还是刘备为荆州之主也好,都必须需要关羽、张飞两将在荆州坐镇。刘备却是关羽、张飞的大哥,于情于理,关羽、张飞亦只会听刘备的。如此一来,刘备就自以为自己已经掌握到了荆州的命脉,凭这个,就可以游说一些荆州旧臣支持自己。因为,这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好,他们如果不想终日都人心惶惶,整天都要担心他们会遭到别的势力的攻击的话,最好,还是换一个更加强势的荆州之主,换成是他刘备,到时候,等他整合荆州大军,那便不是遭到别的势力诸侯来威胁攻击那么的简单了,刘备相信,凭着关羽、张飞两员大将,他一定可以雄据一方,建功立业。

襄阳城内,突然流言四起,到处有人宣传刘备的好名声,这事儿,一大早,许多被蒙在鼓内的荆州文武群臣亦知道了。

对于那些似乎已经投向了刘备的荆州文武来说,他们亦给这样的情况给吓了一跳。因为,当初与刘表一起商议请刘备来襄阳之时,就已经提到过,如果刘备在襄阳,能够安份守己,能够真正的忠诚于刘表的话,那么就由刘备,可是,若刘备怀着狼子野心前来,那么,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让刘备竹篮打水一场空,通过一些手段,让刘备身败名裂,然后使得刘备与关羽、张飞兄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风云(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