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护国公>第一九二章 三国杀

铜瓦厢大捷的消息,迅速让南京城一片欢腾……

快三十年了!

从最初的抚顺之战开始,在这近三十年时间里,明军对清军终于取得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捷,尽管战场是在中原腹地,但这终究代表着在交战了近三十年后,明军终于迎来了至关重要的转折……

而且还是完胜。

虽然前线谎报战绩很平常,但俘敌八千代表着这一次没有水分。

俘虏是肯定没法造假的。

因为没有实行强制剃发易服,所以除了编入八旗的降军和神军,北方只有极少数不要脸的汉奸主动剃发易服表示对大清的拥护,民间是很难找到同样的鼠尾巴可冒充,只能是战场上抓获的真正八旗。而这一次除了两千蒙古俘虏,剩下全都是真正的八旗军,哪怕绝大多数仍然是汉军朝鲜和神军,但里面仍旧有一千多是真正的八旗满洲。

这个战果是没有水分的。

事实上也的确真没有,杨庆一向不喜欢部下在这一点上弄虚作假,而且前线的高得捷和方国安也没必要弄虚作假。

这个战果已经足够辉煌,何必再冒着挨处罚的危险造假?

而明军伤亡不足两千。

这个数字也没造假,实际上战死六百伤一千三,其中包括四百重伤和残疾,肯定要退出军队的,具装骑兵在这一点上是必然。当然,高一功伤亡一万多,这个就没必要关心了,那也不是明军伤亡,明军报告的只是骑兵军和后来增援的方国安部两个步兵旅的伤亡。

后者在袁宗第攻破沁阳,事实上已经从西线摧毁清军侧翼后,立刻乘船从黄河顺流而下增援铜瓦厢。

他们的到达结束了战斗。

知道后背没有挡住袁宗第背刺的多铎不得不全线撤退,然后就是明顺联军对清军的追杀,不过多铎最终还是在那些地方士绅的配合下,向北撤到了开州,西线清军撤到卫辉,事实上在卫辉,开州,濮州直到东昌再转向济南这条线形成防线,以准备抵挡明军的进攻。当然,明军没有继续向前,顺军也止步沁阳,所以多铎在后撤大名府后暂时稳定了南部防线,清军无力再次南下,明军和顺军获得了稳定的黄河航道,高一功带着满载近百万石粮食的船队在深秋的寒风中到达洛阳。

至于接下来,无论杨庆还是李自成都没兴趣继续向北进攻了。

运河即将封冻。

剩下无论颍河涡河还是黄河也都将被冰层覆盖,甚至就连淮河都将在这个小冰河期巅峰的年代,被可以通行马匹的坚冰覆盖。

没有后勤的杨庆无法继续进攻。

事实上他正在向北方抢运最后一批物资,以保证前线各军在这个漫长冬天用于防守,为了确保在冬天能够提供一定的运输能力,他正在大量制造四轮马车。同时还在修缮从南京到凤阳,然后从凤阳到郑州的道路,另外也在修缮海州港和从海州到徐州及沂州的道路,未来还得开拓一条海运补给线,但向黄河以北的后勤供应他暂时还做不到。

事实上这场大战胜利是明顺联合作战的结果,单明军自己能守住黄河就不错了。

实际参战的就三万多明军。

但顺军投入了整整十万,这还不算向泽潞进攻的,刘宗敏和刘芳亮两路使得泽潞的四万清军不但无力南下参战,而且还逼迫多尔衮把两万原本要南下的清军转向他们那里,否则刘芳亮就打到潞安出击多铎的战线后背了。

真正打赢这场决战的主力是顺军。

明军充其量只是个配角,只不过对外宣传肯定不能宣传这一点,于是就变成了明军两万大破清军八万,而且只损失不足两千。

但实际上呢?

是顺军五万加明军两万,以死伤近一万五千的代价,才最终取得了这场胜利,如果把整个黄河之战综合起来是顺军十万加明军三万,以死伤超过三万的代价,击败了十三万清军并斩俘四万。清军损失虽然多一些,但只是因为杂牌太多,尤其是仓促武装起来的那些八旗神军,他们的真正战斗力其实还不如以前的明军杂牌呢!

这才是真正的结果。

但没有顺军的话,就三万明军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打赢,最多也就是守住郑州。

但李自成肯定没兴趣继续进攻。

他配合杨庆作战的目的只在于黄河上运来的这批粮食。

这是他的救命粮。

现在粮食到手,他还管个屁!

一百万石粮食加上他之前在关中的储备,还有他清洗晋商所得,还有关中等地民间的存粮,基本上就够他的军队和百姓熬过这个冬天了,毕竟关中和山西多少也有些自产,而且手中的大量金银还可以让他从周围蒙古部落换些牲畜。总之他的这个冬天只要不打仗,维持着还是足够,开春之后航运恢复,他还可以继续向杨庆采购粮食,然后一直坚持到明年地瓜收获的季节。说到底他治下这时候也没多少人口,哪怕崇祯二年这两省还没进入毁灭性旱灾前,总共也就是不超过两千万人口,更别说经历了近二十年饥荒和战争摧残,估计剩下能有一半顶天了。

而且他的地盘也不完全囊括这两省。

都只是部分。

杨庆的估计是他的属地人口应该在六七百万,不过军队数量多,所以李自成的军队也在重新改编,按照全民皆兵的方式将战斗力差的改为府兵屯田。他倒是很喜欢唐朝的称呼,实际上也就是杨庆玩的民兵化,只不过杨庆是部分,而他是全面的,所有


状态提示:第一九二章 三国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