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网络游戏>鉴宝秘术>第三零八零章 清朝的奏折

这张地契品相还可以,字迹清晰,保存得比较完整,内容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是买卖人立的契约,地契内容包括土地面积、市价、转卖条件、亲戚和邻居是否知道并同意的情况,契约后面有族中人、中说人以及立字人的签名。

后半部分是契尾,契尾边缘与地契连接处盖有一半个四方形的印章,另外半个则落在前半部分的地契上。

契尾的内容除地址、姓名、价格以及编号外,都是统一的官方印刷格式,地契文约以及契尾重要的文字间都重重地盖了官方印章。

相比于现在,古人卖房显得比较繁琐,要先问遍亲戚,如果亲戚没有购买的意向还要继续询问四方的邻居和族人,从亲戚到邻居族人,这些都是有优先购买权的人。

如果在这些人中还找不到愿意购买的,则可以寻找中间人搭桥引线推荐购买。

从这张地契前半部分的内容和签名即可看出,这宗房地产交易中的“甲方”就经历了这么一段折腾。

此外,这张古代地契还有“防伪标识”。

前面提到的契尾纸张边缘那个官方红印,印章在契尾,另一半则在地契文约这边。

这样的印在古代称为“骑墙印”,起到防伪作用。

若要辨别真假,只需将地契文约和契尾对在一起就可知道,如果刚好吻合,那么就是真正的契约。

看完之后,张天元就很清楚了,这的确是一张真正的地契。

不,其实说地契并不准确,确切的说是房契。

“老板,这东西怎么卖?”

他看向摊主问道。

摊主笑眯眯地说道:“看您应该也是个行家,我也就不瞒您了,这东西价钱有点贵啊,这可是真正的古玩意儿,据说是中国一个人在拆迁的时候从自家地底下挖出来的,我花了重金买了回来。”

“你就说多少钱吧,跟我说这些没用。”

张天元摇了摇头道。

“好,您给五百美金,这东西就归您了。”

摊主咬了咬牙道。

“什么东西五百美金啊?”

就在张天元准备说话的时候,莉莉娅和温蒂走了过来,旁边还跟着莉莉娅的父亲。

“这是一份清朝的地契吧。”

莉莉娅的父亲扶了扶眼镜说道。

“您老真是好眼光。”

摊主打量了一下莉莉娅的父亲,发现这人穿着打扮都十分奢侈,比张天元貌似有钱得多,于是便笑眯眯地取出了另外一件东西说道:“这位一看就是行家,您看看这件东西。”

张天元瞥了一眼,那是一份奏折。

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清朝顺治年间,以后普遍采用,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

现在很多电视剧里清朝之前居然也动不动就说什么递交奏折,那纯属扯淡。

奏折是清朝顺治年才有的,怎么可能清朝以前就存在啊。

这就纯粹是对历史了解稀里糊涂,所以瞎掰的。

奏折档案是最直接的原始文献史料。

由于奏折多为密情,因此,奏折存档后一般人难以看到。

奏折收藏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官方收藏,一是民间收藏。

清代奏折分存内阁大库和存方略馆库的军机档。

军机档霉烂损失,古物南运,流走宝岛,现存大部分在帝都故宫博物院,属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故宫午门东侧文华殿南有两个档案大库,世人所谓内阁大库档。

清朝政府于康熙九年开始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的档案,包括皇帝诏令、臣僚奏折、朱批谕旨、实录、圣训、会典、起居注以及殿试考卷等,内也夹杂宋元刻本残书等,总数已不可考。

截至到2000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各类档案1000余万件,其余中国国家图书馆、帝都大学、宝岛故宫博物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也分别存有数量不等的奏折。

民间奏折收藏主要来源于1922年北洋曹琨贿选以废纸名义出卖存放于故宫午门外朝房内的明永乐至万历年间的档案。

同年不久,再次出售明崇祯以后包括清顺治到宣统年间的档案约8000麻袋。

这批档案一部分流散到民间,所余大部分经金梁、宝熙出面,为罗振玉购得。

现民间流通的奏折,大都出于此“8000麻袋”。

总之,清朝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最高上行文书――奏折制度,历经200多年,为后人留下了一批丰富的档案遗产,具有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文物保存价值和市场收藏价值。

张天元一眼就看出那份奏折是真的,绝对毫无疑问。

不过现在摊主问的是莉莉娅的父亲,他不好截胡,只能等着莉莉娅的父亲表明态度。

“我能看看那份地契吗?”

莉莉娅的父亲只是淡淡看了那份奏折一眼,就不再关心了,反而是盯上了张天元手里的地契。

摊主有些为难地看了张天元一眼。

“您看!”

张天元随手将地契给了莉莉娅的父亲。

这份地契是真的无疑,但是其价值太低了,不管是收藏价值还是历史文物价值都太低,张天元根本就没有购买的想法,倒是那份奏折,令他眼前一亮。

“你这地契多少钱?”

莉莉娅的父亲看了几眼之后,顿时就眼前一亮,直接问价了,完全就没有把张天元当回事儿。

这可是让张天元有些不痛快。

虽说这东西我原


状态提示:第三零八零章 清朝的奏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