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昭听说虏军血洗颍州,屠城三日,杀人无算,当场气得吐血,突如其来的举动,登时吓得唐崇?和6廷弼二人目瞪口呆,他们哪里知道,赵家庄那桩灭门惨案曾使年幼的轩辕昭饱受摧残,好不容易勒使罪魁祸们一一血债血偿,当年的心灵旧伤刚刚平抚,不期然今日又添新伤,如果不是他执意将颍州设为淮西制置司北伐大本营,当地无辜百姓何致于遭此弥天大祸?
轩辕昭原本对二次挥师北伐踌躇不决,经此变故之后,再无一丝一毫的犹豫,是以向6廷弼郑重承诺,北虏一日不除,他一日不罢手。
事实上,痛定思痛之后他想清楚了,游牧和农耕两大民族的生活习性本就迥然相异,鸠占鹊巢彼此都很痛苦,何苦来哉?更何况有一部分私欲膨胀的虏人至今都没有完全进化成人,说白了简直就是披着人皮的畜生,恣意妄为起来没有一点人性,不将他们赶回关外大漠,中原汉家子民便永无宁日,对于他而言,也终将寝食难安。
既然注定有朝一日要与金源帝国逐鹿中原,轩辕昭趁着在川陕主政之际,加紧训练兵勇士卒,采用各种方法锻炼各级统兵将帅,尤其是他从淮西军中带来的那些人,他们人生地不熟,空降到各大都统司担任主要统兵官,与麾下众多土著将领需要一段时间精心磨合,并且逐步在磨合中建立自己的威信。
与此同时,唐崇?充分挥其治国理政的经验才干,大刀阔斧的整顿财政、民政等除军政以外的一切事务,积极为二次北伐积蓄后勤保障力量。他们二人正甩开膀子干得如火如荼,可惜三个月之后,朝廷的一纸上谕传达下来,让川陕地区的备战行动就此戛然而止。
朝廷明的上谕,一共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处置吴世雄和洪智畴。
早在平息叛乱之后,唐崇?就以密陈专奏的方式向当今圣上详述了事情的经过,朝廷虽然明知吴世雄是受人胁迫,但是为了维护皇权尊严以及防微杜渐,赐死吴世雄一人,罢免或降黜与吴家关系密切的主要文武大员,其它追随者包括吴世雄的族人亲眷不予追究。
相比较之下,洪智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本人和儿子洪承宗被明令凌迟处死,其全家老幼十几口子全部拉到菜市口砍头,雷伯虎的亲信死党丘志赫以及洪智畴的族侄洪季彪一个也没跑掉,全都被枭示众。
这两家人的下场早在轩辕昭的预料之中,只不过吴世雄太冤了,虽说只是赐死他一人,但他的全家老幼早的鹰兵屠戮了,他这一死,老吴家的嫡传就断了根儿,连个传宗接代的男丁都没留下,自此以后三大世将之一的吴家将就不复存在了。
说来也怪不得别人,他执意与洪家联姻,意欲一统川陕之地为吴家天下,结果却被洪智畴借机下蛋,挟持为傀儡,不仅葬送了老吴家的百年基业,也把朝廷的北伐大业拖入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件事就是裁撤平西招讨司以及轩辕昭的去留问题。
眼下朝廷与北虏仍处于和谈时期,是以不敢麻癖大意,裁撤平西招讨司之后,重新恢复了川陕战区的机构设置,只不过由于轩辕昭即将卸任平西招讨使一职,除了他之外没人有资格担任宣抚使一级的边关大帅,是以由原来的川陕宣抚司降一格为川陕制置司,由平西招讨副使唐崇?升任川陕制置使,岳钟麟升任川陕制置副使兼兴州都统,汪征霖和6廷弼仍分别以总训练官和总参议官的身份参赞全军营务,其它各大都统司的正副都统均按此前的任命落实。
轩辕昭亲率部众西部平叛,功勋卓著,非他人可比,又兼此前在淮西大帅任上重创中原虏军,立下赫赫战功,是以当今圣上御笔特擢其为昭武军节度使,从二品银青光禄大夫,晋封爵位为靖国一等军侯,馆阁贴职为资政殿大学士,即刻调任殿前司都指挥使,执掌京师锦安的十万御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