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仲甫正在驿馆的偏房里准备就寝之物,听轩辕昭说明具体原由之后,二话没说,赶紧拎起随身携带的那个精致药匣子,跟着他去正屋里给府台大人诊治。
闻讯赶来的黑瘦驿吏,赶紧给程仲甫搬了把椅子。程仲甫就势坐到宋鸿铭面前,仔细对他进行一番望闻问切之后,皱着眉头说道“府台大人,您这得的可不是疟疾,而是寒热重症。”
宋鸿铭大惊失色道“难怪宋某一直感觉身体越来越差,原来是药不对症啊”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皮肤上突然出现很多红斑点,一会冷一会热的,大家都以为是受毒虫叮咬患上了疟疾,于是便让驿吏给煮了雄黄汤药以毒攻毒,哪知每况愈下,以致到现在竟苟延残喘病入膏肓。
轩辕昭忙问道“老程,可有妙法医治”
程仲甫回过头微笑道“公子尽管放心,没有金钢钻,咱不揽瓷器活儿,属下既然能看出来什么病,自然有医它之法。”他说着打开药匣子,从里面捡了几味中草药,然后耐心的传授黑瘦驿吏煎煮之法。
半个时辰之后,宋鸿铭喝完黑瘦驿吏新煮的药汤,酣畅淋漓的出了一身大汗,顿感神清气爽,病情一下子减轻了许多,脸色慢慢由蜡黄变得潮红,气色明显已经好转了。程仲甫给宋鸿铭留下三天的药量,并叮嘱其将养之法,然后便退了出去。
此刻室内只剩他们二人,宋鸿铭站起身朝轩辕昭躬身一礼道“宋某多谢提点大人施以援手”
轩辕昭微微一笑,起身还礼道“区区举手之劳,实在不足挂齿,请府台大人勿要放在心上。时辰不早了,府台大人早点休息,晚生明日一早还要启程赶路,还是先行告辞吧”
他说是告辞,却没有抬脚要走的意思,自然是在等着宋鸿铭能够知恩图报给他释疑解惑,详细说说宁江府的钱荒乱局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受人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宋鸿铭身为儒学大家如何不晓得这个老理儿
此刻见轩辕昭假意要走,宋鸿铭急忙说道“提点大人请坐,宋某有几句肺下听完再走也不迟嘛。”轩辕昭闻听此言心中雀喜,看来没有开不了瓢的葫芦,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撬开这位天道宗首席大弟子的嘴巴了。
两人重新落座之后,宋鸿铭用毛巾擦了一下额头上刚刚冒的汗,叹了口气道“适才提点大人说到宁江府的钱荒乱局,其实不瞒你说,宋某这些天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终至获此大病,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这事闹的啊。本来经过数月的调查论证,对于此次钱荒乱局,宋某已经有了几点浅薄的认知,正要奔赴京师向朝廷禀报,不想却在此处一病不起。”
轩辕昭听宋鸿铭这番话的意思,应该是已经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不知道都是些什么大政方略,这可关系着宁江府的大局,也跟他到此处开府建衙的使命息息要关,于是忙问道“府台大人的论证结果,是否与钱监差额鼓铸有关”
鼓铸就是用鼓风扇火冶炼铁钱,而差额鼓铸则是指铸钱没有达到规定数额。同安和宿松两大钱监的岁铸定额为三十万缗,如果差额鼓铸的话,投入市场的铁钱就会减少,自然也就会造成钱币不够用,这样的话钱荒就解释通了。
可问题是,宁江府目前不仅仅是钱荒,还有通货膨胀,也就是钱币贬值贵衣高食,与钱荒的实质正好相反。钱荒是钱币不够用,通胀则是钱币发行过多所致。这个互相矛盾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在困扰着轩辕昭,他请教了很多内行之人,全都无法解释清楚其中的原由。
宋鸿铭思忖了片刻才缓缓说道“其实这里面的情况比较复杂,不是某个方面的单独原因。前几年宁江府发大水,五个县淹了四个,经济一下子垮塌,这两年才稍有好转,但还是没有完全复苏过来,很多地方还在荒芜之中,十寨九空,你们沿途过来也都看到了吧。
宁江府本地很少产茶、盐、酒这类朝廷统筹的专营货品,几乎都是从外地调拨,从川陕和福建沿海进货,运费至少占去了十分之三,茶盐酒的价格因此居高不下,这是直接导致本地贵衣高食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朝廷对钱监的管控比较严苛,每年的岁铸额和大小铁钱的鼓铸比例,都是固定死的,像小钱根本就供不应求,当十大钱却堆积如山,根本没有顾及市场变化,这才导致钱监虽然按照规定完成了鼓铸任务,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致造成所谓的钱荒。
提点大人来了之后,宋某相信冶司衙门一定会顺应市场变化,在这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尽早解决钱荒问题。”
宋鸿铭断断续续的说了这么多,轩辕昭总算听明白了。通货膨胀贵衣高食的主要原因,他归结于大水过后的后遗症以及茶盐酒等日用品进价过高,而钱荒的原因则是朝廷统筹严苛,没有给宁江府以适当的自主权。
宋鸿铭给出的说法恰恰与工部和户部正好相反,一个说朝廷统筹严苛,一个说地方阳奉阴违,各执一词,究竟是谁在说谎看来这个问题只有到了宁江府之后,把两个钱监的监当官叫到淮西转运司衙门,大家当面锣对面鼓,对一下账目就什么都清楚了。
轩辕昭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府台大人这次进京的主要目的,是准备解决茶盐酒进货渠道的问题吗”大水后遗症没有什么速效办法,只能慢慢消化吸收。淮西冶司衙门成立之后,朝廷就不会再直接对钱监进行遥控。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