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开海>第九十七章 碰撞

南北讲武堂所有关于骑兵应用的教材都不鼓励以骑兵为目标进行冲锋,只有一本名为《踏漠故事》简短地提过遇到这种情况骑兵将官该怎么办。

《踏漠故事》的作者是马芳,此书并非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兵书,而是自嘉靖十年马芳十五岁起跟随俺答汗在漠北随侍左右、嘉靖十六年投奔大同总兵周尚文任队长,直至隆庆议和三十一年间明蒙边境战争的战例汇总。

老将军编撰这本兵书的起因也并非想给讲武堂增添教材,只因南洋文人编写话本小说大量流入讲武堂生员手中,他实在看不上那些充满文人臆测的英雄故事书,不愿让帝国最杰出的年轻将官们整天看那些不真实的东西,到战场上丢掉性命。

与绝大多数投机主义的骑兵教材不同,别的教材所编写骑兵对冲时多将希望寄托于‘我不怕他就会怕,总有一边会害怕’这确实是符合真实情况的,但马芳在战例中则着重提到‘真的对撞上该怎么办’,因为他真的和俺答的具装甲骑撞过。

那是嘉靖四十年的大同,时镇宣府的马芳驰援解围,依靠清晨夜色袭击俺答大营取胜,俺答整合兵马交替后撤,并亲自断后顶住马芳进攻,后撤二十里重整旗鼓意图复仇。

在兔儿岭与饮龙河,两军骑兵先后两次以极其罕见的互相冲锋接战。

马芳在书上说,为将者不可寄望敌军不勇,当假使其大勇,庙算余者再言胜负。

这句话的意思是让骑兵将官把关注点由敌我双方勇气上收回,转而关注兵器甲具、兵员士气、战技素质,而非仅关注一腔血勇。

你上头,总有比你还上头的,本身两队马军互冲这事就是不上头的人做不出来的事。

所谓上头,便是必胜的信念。

这一点上黑云龙骑兵拥有,他的敌人们则拥有更多。

一百七十名货真价实的西班牙骑士率领四百余轻骑扈从,挺着重型长矛与悬家徽纹章的骑矛轰踏而来,骑士集群或许是威力最大的战术冲锋,在法兰西在英格兰,那的骑士还不会这样冲锋,因为那些国家的骑士还并未完全被廉价的步兵军团排挤出去。

自十字军东征带回希腊古书,复古的瑞士方阵西班牙方阵改变战争形势,步兵改革已有一百余年,骑士的作战思路始终没有变化,但他们面对更多挑战,让人们对这一阶层与兵种的看法拉回凡尘。

骑士既不是所向无敌的下凡天兵,也并非一无是处的蠢笨莽汉,他们经历浮沉,在方阵初兴,骑士自战争主力退居辅助力量,又在方阵成为战争主流时重新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如果以明朝人更容易弄懂的组织结构来描述这支骑兵队,他们更像一百七十个百户各率麾下总旗单独出阵,将旗军丢在后面,翻身上马直面冲锋。

西班牙的骑士经历了比旧大陆任何一个国家的骑士阶层更加严峻的挑战,这不单单来源于己方步兵军团的飞速发展,还来源于长久以来于北非战争中的敌人——狡猾的摩尔人。

与恪守骑士精神的法国人不同,向明军冲锋的西班牙骑士在双方距离接近二百步时,不知是战团中哪一个骑士率先发出吼声,紧跟着所有人都大吼起来,勇武的战吼用词却不是那么光明正大。

他们很重,骑着比中国马更加高大健壮并冲锋有力的战马在冲锋中轰踏的马蹄让大地为之震动,在惊天动地的震荡中,整个战场都能听见他们的齐声怒吼。

“西班牙!圣地亚哥!捅穿他们的马!捅穿他们的马!”

黑云龙擎起长刀奔驰于马队兵阵正中,结为锋矢的骑兵最前排皆挺起骑矛,后阵骑兵则提大斧长刀,九百骑结成的战阵中唯有各个旗官高高擎起五方战旗,伴着猎猎风声冲锋而去。

全军无一人在这个节骨眼上提起他们最喜爱的手铳,皆以古代武士英姿向敌军发起冲锋。

黑云龙对西班牙人高呼战吼用眼神表达他的不屑,北洋骑兵受训在沉默中冲锋,以积攒的气势不易外泄,只在最后一刻才能由最高指挥官高呼下达军令,而现在,他就是骑兵的最高指挥官!

一百步。

战阵中旗官的大旗缓缓垂下,将矛头指向战马前方,双方骑兵都能看见烟尘滚滚中敌人的面孔,他们带着同样的错愕——谁都没有散开!

两支军队几乎在同一时刻意识到这种情况,在即将冲撞的最后,都没有军官下达任何命令,但双方战马与战马之间的间隔都分出些许,以迎接最后的冲撞。

奔驰中的黑云龙深吸口气,他们终于要以最愚蠢的形式与敌军交战,掌中长刀微转,攥着缰绳的左手翻转扣住刀柄尾攥上方,在双方骑兵即将短兵相接的一刻,他只下达五个字的军令,高呼道:“冲锋再集结!”

“冲锋再集结!”

嘭!

两股裹着土龙撞至一处的瞬间,谁都分不清究竟是双方谁先命中敌人,几乎在人无法感受到时间流动的刹那,撞击声接二连三在阵前响起。

一杆杆长矛在空中炸开碎裂成漫天木屑。

一个个沉重的身影飞起、坠落。

一匹匹战马摊倒、嘶鸣。

接着被奔踏而过的战马踏碎。

几乎在接战的瞬间,明军骑兵阵前挺着长矛的骑手便纷纷摔落马下,西班牙骑士的目标太明确了——他们不打人,骑士比武中磨练出关于精准捅穿敌人喉咙的技术被他们用来杀马。

一样的距离中,马头比人更早接触到长矛,


状态提示:第九十七章 碰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