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大总统>第三十章 革命得到屠杀

ps: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宋骁飞访美结束后,乘专门的战列舰返回了国内。(.这时,容蓉给他送来了土耳其战场上令他吃惊的消息:土耳其大屠杀。原本宋骁飞以为,以君主立宪和民主为斗争口号的土耳其青年党,在革命成功后,会给土耳其人民带来新生。但没想到,这想法实在太幼稚了。土耳其的新生,是令人发指和恐怖的血腥大屠杀,而屠杀的对象,就是土耳其本国的亚美尼亚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政体在革命前,跟晚清帝国差不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是晚清帝国的欧洲版本,一个是“东亚病夫”,一个是“欧洲病夫”。两个大帝国都是封建君主**,曾经有过很长时间的辉煌盛世,但没有工业革命,衰落后在对列强战争中失去了大量国土,丧权辱国,然后,经历了几十年的“师夷长技”改革,唯一的不同,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个伊斯兰宗教为主的国家。

正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晚清帝国类似,宋骁飞对这个国家的革命和历史进程非常关注,因为从中能更好理解什么叫革命。土耳其的革命,也使得宋骁飞深深理解到,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革命过程都会差不多:以民族主义、人民民主、公平正义等美好理想为口号,以流血和暴力反抗独裁政权,革命成功之后,自己也变成了独裁者,用暴力压迫人民。变成了自己过去流血牺牲反对的人。

宋骁飞来到这个时空后,产生了“蝴蝶效应”,土耳其的革命过程跟历史上差不多。但是明显进程加快了,就像提前到来的世界大战一样。

恩维尔.帕夏是土耳其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常说自己是“安拉派来拯救突厥民族的”。

恩维尔1881年11月22日出生于君士坦丁堡一富商家庭。他的父亲阿赫梅德是土木工程师。恩维尔6岁跟随父亲到摩拿斯提,在那里上小学,后来进了摩拿斯提军事学校,毕业后升入君士坦丁堡军事学院。

恩维尔个头不高,年轻时一心想当军官。在学校里埋头读书,很少关心政治。有一次,学校里有几个军官和学生密谋反对苏丹而受到惩处。校长就此事对学生训话。要求他们绝对忠于苏丹,恩维尔对这样的事也置若罔闻。

1903年,二十二岁的恩维尔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君士坦丁堡军事学院,获骑兵上尉军衔。被派往马其顿第三军工作。驻摩拿斯提。马其顿是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外各种矛盾的集合点,仅各被压迫民族的武装游击队就有130多支,政府在这里派驻重兵,残酷镇压。起初,恩维尔积极参加镇压游击队,一心报国。但他很快发现,爱苏丹的朝廷,并不等于爱土耳其帝国。

1903年8月2日。恩维尔当晚值日,保加利亚人起义了。苏丹**的军队在起义军民打击下。接连溃败。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恩维尔:原来报纸上关于土耳其军队有多强大的宣传,都是谎言。当时苏丹的军队,团职以上的官员,大都得行贿才能取得。年轻的士兵们根本没有谁愿意为苏丹卖命,忠于苏丹的朝廷根本就是个笑话。

三天后,沙俄驻摩拿斯提领事罗斯特科夫斯基,在街上碰到一名土耳其宪兵。宪兵当时没有注意到这个大胡子的斯拉夫人就是沙俄驻摩拿斯提领事,没有及时向他敬礼。

罗斯特科夫斯基走到那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面前,朝他脸上吐了一口唾沫,挥动手中的皮鞭抽打这位宪兵,骂道:“你这狗娘养的突厥杂种,看到沙俄大使竟然敢不好好敬礼?”

那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赶紧抬起右手敬礼,罗斯特科夫斯基嫌弃他敬礼不表尊,又朝他脸上狠狠挥了响亮的一鞭子,这一鞭子比较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脸上开了花,留下一道深深的血痕。

那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愤怒瞪了罗斯特科夫斯基一眼,握着枪的手在风中颤抖。

罗斯特科夫斯基走近了一步,嘲笑他道:“你这狗杂种,你摸枪吓唬谁呢?有种你打死我!不然,我明天就让你滚回家种田去!”

砰的一声枪响,一个子弹从罗斯特科夫斯基的脑袋上穿过。年轻的宪兵忍无可忍,当场开枪打死了这位沙俄领事。

恩维尔负责调查处理此事。沙俄外交官找到他,要求他马上枪毙那位年轻土耳其宪兵。恩维尔拒绝说:“事情还没有调查清楚!而且,即便是要处罚,那也得土耳其法庭判决!”

沙俄外交官轻蔑地回答:“等着瞧吧!他死定了!”

真相调查完后,恩维尔觉得那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不该死,他的年纪跟恩维尔差不多,而且,他家里还有年幼的妹妹和年迈的老母要供养。

但在沙俄政府的要挟下,土耳其法庭不顾恩维尔的反对,判处那个宪兵死刑。恩维尔还接到上司的命令,陪同沙俄外交官出席观看处决那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的情景。

恩维尔痛苦看着子弹穿透了那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的心脏,他从此记住了那位宪兵绝望的眼神和流了一地的鲜血,他醒悟过来:当苏丹的朝廷,不能给人民已尊严时,拿起武器推翻**落后的朝廷,才是真正的爱国!

此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软弱、不公道,沙俄帝国外交官的飞扬跋扈,傲慢无礼,在恩维尔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痛苦。他渐渐卷入了青年军官中的政治活动,最终加入了统一进步协会,也就是青年土耳其党的前身。

在革命初期,恩维尔表现出很高的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 革命得到屠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