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华夏海权>第一百三十五章 步兵武器研制成功

1890年8月7日,这对于维托里奥和徐杰等人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轻武器设计局终于完成了迫击炮和轻型机枪的研制工作,迫击炮的制造本身并没有太大难度,炮弹更是便宜到铸铁都可以制成弹壳。但是发射药配置却让一干专家忙活了好几个月,虽然徐杰把各种装药的成分通过电报发了过来,但是并没有比例,所以各种成分到底多少,如何制备都要意大利人自己完成。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高额奖金和维托里奥等人的催促和监督下,意大利的化学家和**设计局的技术人员终于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而今天则是验收这些武器的时刻。

除了**轻武器设计局的技术人员,意大利军方和北洋聘请的德国顾问也参与了此次验收,原因之一是这些装备以后要进入北洋军中的,而北洋陆师的训练是由德国人把持的,所以,作为教官的德国人必须对这些即将进入军队的武器有所了解。另一个原因则在于迫击炮上的光学瞄准镜是德国人生产的!!为了让德国人设计出更好的瞄准镜,这个验收过程是必须让德国人到场的。

对于意大利工程师而言,研制出火炮和搞出来火炮装药配比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吗?如何使用!!这迫击炮和已有火炮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在当时条件下,绝大多数的火炮都是直瞄射击,间接射击这东西还没出现呢,更别说玩迫击炮了。不过好在徐杰当年在老爸的部队中见识过迫击炮的射击训练,对整个过程还是有些了解的。

在试验场上,5名接受过训练的意大利陆军人员将负责60迫击炮的试射任务,5个人的分工是,炮长作为整个小组的指挥,随身携带备用零件和工具。一炮手,负责瞄准,携带底钣和炮架,二炮手负责装填炮弹,携带炮神和瞄准具。三炮手,负责安装引信,调整装药和输送炮弹,携带炮弹和发射药。四炮手,负责观察和警戒,携带炮弹和单兵武器,必要时协助三炮手工作。随着一声令下,5名精壮的意大利人带着这门暂定编号为1890型60迫击炮的武器进入发射阵位。

“准备工作开始。”伴随着调度人员一声令下,迫击炮组开始安置火炮,一炮手迅速用工兵铲在地面刨了一个小坑,然后将底钣放入坑中,随后对着大概方位支好炮架。二炮手则放下炮身并将炮尾放在底钣上锁好。随后一炮手二炮手两人合作将火炮放在支架上并且调整概率水平。而炮长则走到炮身后用铅垂线矫正炮身上的刻线。是目标和炮身处于一个水平面上。而与此同时,三炮手和四炮手则打开弹药箱,为炮弹安装引信,随时准备射击。

“整个组装工作不超过2分钟,很快的速度。”一名意大利军官说道。

“后面的射击才是重头戏,这只是好戏开场前的铺垫而已。”徐杰善意的笑了笑说道。

随后一炮手半跪在迫击炮前注视着瞄准镜上的水平水准管,调平炮架上的调平机构,使水准管中的气泡距于正中。使两脚架精确水平,然后一炮手将炮架的高低机直接打到底,炮长将象限仪放到炮身检查座上,观察水准管气泡看炮管与地面是否呈45度角,并进行微调。炮长麻利的把迫击炮的高低手轮打到最大射程上,同时注视着高低水准管中的气泡。到了这一步,所有准备工作宣告完成。开始瞄准射击。

炮长用望远镜目测了一下远处那个靶子的距离和角度,(60迫击炮的射程一般也就1.5千米左右,一个熟练的炮长目测这个距离基本没有问题)获取数据后查弹道表。

“射角950,二号装药,试射两发。”炮长命令道。

随后一炮手调整火炮仰角,同时用瞄准镜观察目标,调整高低机,使瞄准镜中的十字正对目标。而3炮手则在为这第一发炮弹准备了2个发射药包。

“发射。”伴随着炮长一声令下,2炮手将炮弹放入炮膛中,伴随着一声闷响,一发60迫击炮炮弹从炮膛中呼啸而出,飞向远方。

“偏左了点。”徐杰用望远镜盯着远方的目标说道。

“还算不错,这只是一发试射而已。”旁边的意大利军官说道。

随后经过修正的第二发炮弹准确命中了目标。试射结束后,迅速转成速射,在5人炮组的配合下。这门1890年式迫击炮打出了每分钟15发的高射速!!而远方目标区域内,连续腾起数道烟柱。射速最快的时候,前两发炮弹还没有落地,第三发炮弹就已经出膛,迫击炮的高射速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精致!(据说八路军当年的牛人能做到,第五发炮弹出膛,第一发炮弹还没落地,真是神一样的人啊!!)

“虽说射程近点。精度和直瞄火炮也稍显不足,但是较高的射速,完全可以弥补这些缺点。”德国教官海因里斯赞叹道。“如果可以,我希望德国陆军也能装备这种轻便,高射速的步兵武器。”

“多谢夸奖。”徐杰笑着说道。

“迫击炮的出现为炮兵作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战法,以往无论是何种火炮,都是以直瞄为主,而新式瞄准镜的引入则为火炮间接射击提供了新的途径,而如果将这种火炮扩大化,在突破对方要塞的时候无疑是十分有利的,相对于现有的野炮和山炮来说,迫击炮的射角偏大,而使炮弹一般能能命中工事的顶部,这无疑将对那些正面兼顾而顶部脆弱的工事造成致命打击。徐先生,咋看到您的作品之前,我很难想象只要5个人就可以携带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五章 步兵武器研制成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