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华夏海权>第二百七十七章 搁浅的巨鲸

要说俄国人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在港口外专门安排了哨戒船用于警戒。但是奈何北洋舰队来的时间有点晚,在下午5点左右时才出现在附近海域。当北洋舰队出现在冲绳附近海域的时候,俄国人的哨戒船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对方。

随着距离的接近,逐渐暗淡的天幕中北洋舰队的身影终于跃出了海平面。面对恐怖的北洋快速舰队,哨戒船上俄国人大吃一惊。本来北洋舰队打算避免炮战的。想通过恫吓来使对方屈服。但是俄国哨戒船上的几声号炮让北洋的计划彻底落空。

“命令北洋第二快速舰队(林永升舰队)前出,不要管这些小鱼。”徐杰命令道。随着命令的下达,林永升带领4艘巡洋舰离开战列向俄国舰队驻泊地驶去。而与此同时,留里克号正在进行加煤作业。

要说那个时代的加煤作业绝对是一件艰巨的工作,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比较差的港口中,一艘战舰的加煤作业几乎要动员全体舰员。当远处传来炮声时,留里克号的加煤作业也就刚刚完成了一半。

“不能再等了,立即停止一切作业活动,锅炉加压,立即。”远处的炮声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托亚列夫的心中,他实在不知道北洋如何知道俄国舰队的补给点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人家打上门来了,不走,就完了!

但是说走有那么容易吗?虽然使用的是水管锅炉,虽然锅炉中保持了一定的压力,但是也不是你说走就能走的!而且现在眼看临近落潮,一些涨潮时可以走的地方不代表现在就可以走!一个个浅滩是比北洋水师更为可怕的敌人!

在危险的刺激下,俄国人效率还是很高的,他们迅速的回到各自的战位,锅炉工死命的向锅炉中添加燃煤,剩余的人则把用来加煤的吊杆收起,而炮手们则炮向炮位,准备迎击敌人。但是他们还是晚了一步。就在留里克号终于发动,准备从港口中冲出的时候,3艘归远级已经用侧弦对准了这个庞然大物!

于是,试图冲出港口的俄国舰队和正堵在港口的北洋舰队形成了一个标准的t字。在留里克号冲出后。3艘归远级上的9门8寸炮首先发出了震天的怒吼!在短短1分钟时间里,就有重达一吨半的弹药向着留里克号倾泻而出!钢铁形成的风暴席卷了这艘正在缓缓驶出港湾的巨舰身上!

在强大的战舰,其上层建筑也是缺少防护的。面对如同雨点般打来的8寸炮弹,即使强如留里克号也不行。纷飞的弹雨很快让留里克号的前甲板变成一片火海,滚滚浓烟在海风的作用下扑向驾驶舱。留里克号的舵手突然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黑夜之中!而此起彼伏的炮弹爆炸声。以及不断从船体传来的震动,更让人心惊胆战。

为了躲避越来越密集的炮击,留里克号下意识的选择转向,准备侧过船舷用火炮压制对手,但是俄国人好像忘了,他们这是在出港!而且还是落潮时驶出一个未经开发的港口!就在舵手刚刚转过3个罗经点的时候,突然从船体传来的巨大震动把舰桥中的部分水兵都震倒在地!而随后,在惯性的作用下,船体与浅滩上沙石撞击所发出的刺耳声终于让所有俄国人明白了他们的处境!他们走不了了,留里克号搁浅了!

留里克号搁浅了。本身就是个悲剧,但是更悲剧的是,留里克号这么一横,让本已就相当狭窄的航道更加狭窄,此时的北洋舰队只要能瞄准这个不大的缺口,那么后面的绿松石号和珍珠号就根本冲不出来!就现在的珍珠号难道还能顶着多大9门8寸12门6寸炮冲出去?这简直就是笑话!

好在后面的俄国人貌似知道了这个结果,于是,他们决定先退回去。等到徐杰带领大部队赶到后,就看见一艘搁浅的留里克横在那里,一动不动。往日威武的海上蛟龙此时彻底变成一条死鱼!面对静止不动的目标。北洋舰队完全可以把距离拉得远远的然后打不动靶!至于留里克吗?打高速移动的目标根本打不着啊!!

“徐大人,您看这改怎么办?”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以至于连琅威理都没有想到,本来北洋舰队还打算打最后一场硬仗的,结果。战争刚拉开序幕,就已经结束了!是打死靶打到死还是劝降?

“让俄国人不要破坏设备,我们保证他们享有战俘待遇。”徐杰也有些震惊了,这事情来得实在是太突然了!!其实这也没啥,在历史上的美西战争中,西班牙舰队突围的时候就有一艘战舰搁浅了。而在这里。一艘更大的船在一个条件更悲剧的港口搁浅也是很正常的。

而在此时,在留里克上,俄国人内部也对何去何从展开了争执。当他们发现北洋舰队没有继续攻击而是选择发信号劝降的时候,留里克上的高级军官们就有了不同的意见。继续抵抗没人提。先别说能不能对对手造成伤害,但是一旦北洋全力输出,多达8艘5000吨以上的战舰,不消20分钟就可以把留里克号打成一堆废铁!再结实的装甲板也扛不住接连不断的命中啊。

至于剩下的吗?有人主张破坏机械设备后投降,有人主张直接投降。后 者是为了保命,而且认为就现在的留里克这个状况,破坏与不破坏没啥区别。而前者则认为让如此珍贵的战舰落到对方手中,简直就是犯罪,不得不说,俄国人还是很爱国的。他们珍惜他们手中的每一件东西。而托亚列夫则一句话结束了争执:“我们先等等吧,至少这个晚上,我们是安全的。”

<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七章 搁浅的巨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