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华夏海权>第四百三十章 草原上的厮杀

在1897年型75速射炮的轰鸣声中,俄国陆军的进攻拉开了序幕。这是陆军速射炮第一次投入战斗。相对于原来双方陆军装备的各种行营炮和榴弹炮来说,新式的速射炮简直可以用弹如雨注来形容,伴随着火炮不断的抛壳、复位和射击。一发发炮弹落在了北洋守军的阵地上。虽然俄国人尽可能的将火炮前置,但是为了保证75炮的生存率。俄国人 还是在北洋野炮和105榴弹炮的射程之外布置炮位。俄国人的骑兵有极大的侦察优势。对于独立于主防御体系之外的105榴弹炮群的位置以及北洋军正面的浅层阵地情况都已经摸得差不多了,除了那些较小的暗堡以外,仓促布置的北洋浅层阵地对于俄国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秘密可言。

“这速射炮真是给劲啊。”看着远处硝烟弥漫的浅层阵地。一名北洋老兵不由得咂咂嘴。就在前几天他还为连长让他们在1线阵地和2线阵地之间修建一道临时堑壕而不满。在他看来,浅层阵地虽然粗糙,但是重要的地段还是用圆木配合夯土加固过的。在他们看来,面对远道而来没有携带重炮的俄国陆军来说这些重点防护地段是足够结实的。

但是他们的连长却依然命令在一线和二线之间设置一道用于隐藏的临时堑壕体系,虽然防御力不佳,但是重在隐蔽。而中间用于藏兵的地段则进行了加固。在完整自己所负责的阵地后,营部还抽调各连部分人员用于修筑了两条横跨一线和二线的加固交通壕,这些交通壕就不是那些粗糙品可以比的了,弯曲,并且设有数个防御点。这样书籍的好处是对方的炮弹即使落到了交通壕中,最多也不会伤害超过一个班的步兵,而在交通壕中设置防御节点,则是为了防止对方通过交通壕在突破战线后快速渗透。可以说在设计的时候,北洋陆军已经充分考虑到了速射炮的诞生对堑壕体系的挑战。而今天,这一切的努力都将证明其价值!

望着硝烟弥漫的战场。俄国人信心十足,在使用了新式的苦味酸高爆炸药和榴霰弹后,75的威力更上一层楼。在榴霰弹追求的是空爆,理想情况下是距离地面数米的空中爆炸。然后填充其中的数千枚细小钢珠将在高爆炸药的推动下对着几十平方米的敌军来一次彻底的扫荡,在这些恶魔般的弹片和钢珠降下的时候。即使一人多深的战壕可以给士兵提供的保护也是十分有限的。更何况高爆的苦味酸炸药极佳的纵火性更是土木要塞的克星。而燃烧后产生的黄绿色毒烟所带来的附加伤害也是比较可观的。

就这样,在炮击结束后,俄国人在硝烟的掩护下发起了进攻。这次俄国人很聪明,没有学习日本的猪突或者说俄国人常见的人海战术。他们首先派遣数支小分队,在后方火力的掩护下将机枪和臼炮等支援火器向前移动、架设和压制对手火力,随后掩护下一队火力组上前,这样交替掩护,直到压到足够近的距离。而与此同时,步兵也开始缓缓接近对方的阵地,在足够近的距离上,发起最后的冲锋。

这个计划看似十分合理,至少在粗线条的俄国人看来,在双方只有轻炮和机枪的情况下是十分合理的。但是俄国人忘了。战争的进展绝对不是按着某一方的想法去进行的。就在俄国人一个班一组将价值高昂的重机枪从战壕中吭哧吭哧弄到前沿后不久。突然一声声尖利的啸叫声从头顶传来。一个个黑点从对方阵地上发出,然后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

“是迫击炮!”一个俄国老兵惊呼道。“该死的那些炮兵的混球怎么还没把对方的火炮敲掉?”伴随着咒骂声,俄国机枪组四散寻找野地躲避。但是在战前已经被清理一空的战场哪有让俄国人躲闪的地方?不要说杂草了,除了刻意留下的几个用于测量距离的小土丘之外,地面都基本上铲平了!

“释放烟雾弹。臼炮连赶紧压制对方的迫击炮!机枪组不要带水套了,你没有机会在一个地方打掉200发以上的子弹!”负责进攻的俄国军官玛萨多夫吼道。

俄国人反应还算迅速,但是前出的机枪组还是有几个没能回来,其中一个7人机枪组直接被炮弹命中,威力巨大的82迫击炮弹直接将珍贵的机枪炸成一堆扭曲的废铁。负责操作机枪的人则变成一堆碎肉,鲜血。肢体还有残破的器官洒在了方圆20多米的地面上,夹杂着浓重血腥味的气味让神经大条的俄国人也忍不住呕吐起来。

玛萨多夫所属的营停止了进攻,但是其它进攻部队却没有停下。在北洋守军第一轮迫击炮轰击面前,他们没有选择撤退。而是一股脑的冲了上去,在机枪组和臼炮组的仓促掩护下,俄国人和仆从军呐喊着向着对方阵地冲去。伴随着碰撞的临近,双方的火力越来越密集!在最后的三百米上,双方火力全开,如同飞蝗一般的子弹。泼洒着死亡之雨的炮弹在战场上交织穿梭。收割双方的生命。

重机枪那犹如油布撕裂的声音响彻整个战场,位于加固机枪巢中的重机枪在pēn_shè出条条火舌。将俄国人的冲击打得支离劈碎。在犹如潮水般的人海面前,密集的火网如同防波提一般将灰色的波浪死死的挡住。 面对狂风骤雨般的打击,冲击的部队被压在了距离战壕不到200米的距离上。但就是这短短的200米,最终让俄国人无法冲破阻碍,面对弹雨,俄国步兵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压低身形,然后用手中的步枪进行还击。或者祈望自己的炮兵能将这些恶魔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章 草原上的厮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