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华夏海权>第七百九十四章 幸灾乐祸的德国人?

大英帝国的最新锐的战列舰被老旧的水雷一发干沉谁最高兴?自然是与英国隔海相望的德国人了!德国人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距离胜利会如此之近,在不少德国海军军官眼中,威风凛凛的大舰队居然如此脆弱,外表高大威猛的英国战列舰居然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这让德国人感到信心倍增!当初在德国得知英国人仅仅用和龙兴号差不多的吨位就可以布置10门13.5寸火炮后,还曾经颇为费解,虽然德国海军的设计师一再保证这绝对是英国人牺牲了部分性能指标后搞出来的廉价货,但是德国海军依然对于这些管子足够粗足够多的家伙表示担心。而现在,终于不用担心了,因为英国人自己证明了这艘战舰的某些性能还不如最初代的无畏舰!

不过有些人在兴奋过后开始考虑这件事情到底会带给英国人什么变化?而舍尔和希佩尔就是其中的两个,对于大英帝国海军出了这么点篓子,两人在高兴过后,就开始考虑在未来英国皇家海军会如何发展了。经过一番分析之后,两人发现,这件事情对于英国海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有这么一句俗话叫军官们总会为上一次战争做好准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般军事发展中人们都会参考过去的战例来制定自己未来的装备发展规划,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技术和战术都在进步,也许当你研究了半天后,会发现,等到战争来临的时候自己所准备的一起都已经过时了,比如说2战中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就是这样的产物,法国人按照一战的模式花费了巨资修筑了一条防线,然后面对德国的坦克和飞机以及高素质的步兵直接跪了。

英国海军问题确实很多,如果在战时,面对这个位面上得到系统强化而且战略更加主动的德国海军的话将会面对极其严峻的挑战。而且海军不同于陆军。也许几个小时就可以决定海上的胜负。一旦造成严重损失,英国海军连补充都来不及,主力战舰的建造周期至少也是一年以上。等到造好,说不定黄花菜都凉了!

而现在。英国人显然有了一次纠正的机会,在发现大量战舰可能并不能适应未来的战斗的时候,英国人肯定会进行一番调整。而且在舍尔看来,这个调整的时间也许并不会很长,因为英国人有很好的参考对象。那就是英国人在华夏订购的澳大利亚型快速战列舰以及大洋彼岸的美国标准型战列舰。这两款战列舰即使在德国人眼中也绝对算经典之作。

前者自不必说,德国人自己都买了2艘。而且还鼓动土耳其购买了2艘,由此可见德国人对这款战舰还是十分有信心的。至于美国人的标准型战列舰吗?德国人的评价是没有太过出彩的设计,但是却十分实用,美国人用大吨位和较低的速度来换取强悍的防护和火力,这款战舰在舰队决战中绝对不错。对于优势型海军来说,只要他们自己不做死,中规中矩的布置就可以获取优势,而德国海军恐怕不行。必须通过精良的设计来弥补数量的不足。

如果说在原有的计划中,舍尔认为德国装备了8门350主炮的凯撒型战列舰可以轻易的打爆英国的乔治五世型战列舰的话。那么到了现在,如果英国人采用华夏或者美国人的设计的话,那么凯撒型战列舰最多也就和对方打个平手,美国人的10炮战列舰火力比较猛,德国人的防护有点优势,双方的质量将被重新拉到一个档次,而即使英国人无法保持太大的数量优势,那么依然可以保证对德国海军的优势,毕竟质量上去了。

“即使在短时间内,英国人的战列舰生产计划因为指导方针的问题而暂时陷入停顿之中。但是通过改装旧有战舰,他们依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战力,尤其是还有3艘战列舰正在舾装还没完工的时候,通过一定的时间和金钱。他们完全可以将这艘战舰的防护变得不那么那么难看,而现在,英国人已经为这些钢铁巨兽装备了10门343重炮,我们的计划也必须要加速了。”舍尔在给提尔皮茨的信中透出了一股股浓浓的担忧。

而希佩尔的担心则更加现实,原因很简单,华夏共和国自从给英德两国交付了两艘快速战列舰后。人家的船台又空了!而且从现在来看,貌似华夏海军没有更新舰队的计划,而且随着上海的长兴岛造船厂。舟山造船厂,台北造船厂等一批大型造船基地的建立和华夏工业的逐渐发展,在这3年中,华夏共和国的造舰能力又有了新的提升,以至于这个规模连现在德国人都不清楚,因为其中一切民用船台已经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转为军用。

“如果英国人放下脸面,再从华夏共和国订购2艘澳大利亚型快速战列舰的话,我们在印度洋的优势将荡然无存。面对精锐的英国海军,即使是同样的战舰,我不认为土耳其人能够打败英国人,而如果印度洋上我军出现大的失败的话,一旦这支舰队腾出手来加入大舰队,那么公海舰队快速舰队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毕竟我们的快速舰队只有6艘左右的战舰。”希佩尔私下里不止一次对舍尔抱怨道。希望能至少再增加2艘左右的快速战列舰。

不过舍尔认为希佩尔的担忧有些多余,因为从目前来看,英国人的整改计划的重点应该是战列舰,因为战列舰对航速没有太大的要求,无论是增加防护还是增加水下防雷都比较好吧,增加了重量无非是航速下降点,问题不大。但是要是这样改快速战列舰的话,那


状态提示:第七百九十四章 幸灾乐祸的德国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