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仙侠修真>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五百七十三章 最终的检验
身体变软和死亡后的肌肉松弛不能混淆,因为它们完全是两种性质。”

果然,他所说的临终遗体状态,与我所了解的知道是差不多的。

“我在原来的寺庙学佛时,有一天,有个助念团的几个老居士在我的身边,此时也有一个信佛的刑警。他平常是搞刑警的,当然会和死人打交道。当时这些老年人说,他们平常在助念的过程当中,依“这个人多少天以后身体逐渐变软”为准则,判断这个人是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他们发现,这些亡者最终的结果基本上都会变软。”

从第30个小时到第70个小时,基本都会重新软化。一般按丧葬规矩,三天后,就得准备火化或者埋葬了,所以,那时正在这个时间段,是变软的时期。

“但我说“好像不是这样的”,佛经当中所讲解的变软,是刚一开始步入死亡的时候变软。经典中,把死亡分为外隐没次第的和内隐没次第。外隐没次第,四大分解,五根断除,亡者在这一瞬间意念到阿弥陀佛,因此他的身心不会太紧张,身体就会变得很松,很柔软,而不是过了很长时间,比如一两天以后,甚至多少个小时以后,他才变软的。”

这就比较符合普遍现象了,毕竟,刚开始的变软与后来的变软,本质上有所不同。

“因为搞刑侦的人,可以根据一个人身体的柔软程度,判断他死去多长时间。比如从第一次死亡直到多长时间,身体是发僵的,是硬的,之后逐渐开始发软。根据尸体的软硬程度等等,可以计算亡者的死亡时间。当时有个刑警在旁边,我说:是这样的吗?他说:就是这样的。在多少个小时以后,所有的尸体都会变软,只不过是临终多少小时以内都是僵硬之外,多少小时以后都会变软。”

这算是否定了我的结论,所谓变软,得区分具体情况,不是每个变软,都是成就。

“所以往生也没有那么简单,所以还是要靠修行,因为有时候无上窍诀大圆满真没有那么简单,真没有那么简单。一个人有没有修行正确,临终就检验出来了”。

我马上问到:“是根据综合反应还是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呢?”我知道肯定是有标准的,我想知道具体如何判断这些标准。如同事物特征属性,只要把握到全部的特征,就可以判断事情的性质。

“一个修行人一直认真修行,但有没有修对,临终的时候就会看得出来。临终的时候,完全没有遗憾,而且特别满足、特别欢喜。今生有做到这样,同样,来世去哪里,心里一点都没有恐惧。临终的时候有这种心态出现,就等于你今生修对了。我母亲确实是这么走的,心里面没有一点点遗憾,很满足,对来世非常有信心,一点点没有恐惧,心里面充满信心和欢喜。”

原来,刘大哥学佛,是受她母亲的影响。在云南这地方,显密交织,许多普通人,也修密教,这是通常现象。刘大哥受过生活上的挫折,人也相当聪慧,但这都不是他修佛法的必要冲动。他身边母亲的过程,才是他走向佛教的最好明灯。

“平常,家里有人死亡的时候就有一种不好的气氛,大家都不舒服,心里痛、难过,我们家一点点也没有,大家一直在家里面开玩笑的状态,因为走的人本身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根本没有悲伤的气场。我们自己和来的朋友客人都惊讶得不得了,这是她带来的,她在没有恐惧而且欢喜、充满了喜悦的心态当中走的。有没有修行,关键就是在那个时候会出现。”

这一点,我在书上看过。说临终时,最害怕亲友痛哭,让亡灵不舍人间,充满牵挂,影响超脱。

“如果我们修得不错、认真,但是内心里面完全没有放下今生的名、家庭,有今生的执着,心里有很多挂碍,心里面有很多“没有达到目标”:我的眼前没有出现这个,我现在却要再见了;我的眼前那个没出现,我现在却要再见了——这些都是对常法的执着带来的。”

对的,从心理层面,是可以这样理解。心里面一直有修无常的话,今生的名利不怎么注意的。同样,走的时候也没有期待“我一定达到什么”,就放下,ok,现在放下我也可以,今天放下我也可以走。像这种心态来修行的人,临终的时候,一点点都没有遗憾。

以“今生的名利、今生一切顺利”为目的来修的人,严格来说是不是造善业都很难说。是不是佛法,是看你有没有放下今生的执着,你有没有“为来世”的眼光和想法,有这样摄持的话,才是佛法,没有这个就不叫佛法。

虽然表面上好像认真,天天做功课、天天学习等等,目的是今生我的福报不要那么差,我要顺利,同样,我的头脑也要开智慧,面对今生可能遇到什么灾难的时候,我内心里面要有一个功夫等等,这些都是为今生,根本没有考虑为来世。

“如果这样修,你心里面一切用功的目的是为今生,快要走的时候,一想来世,什么都没准备好,所以心很空、心很虚,没办法欢喜。”

所谓向死而生,大概就是这种状态吧。

“今生修学的时候,心里面一直往那个方向想的话,快要走的时候,心里面想我准备了一生,心里没有空虚的感觉。这里讲到,快要走的时候,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原来在世的时候、还没有临终之前,人很厉害的样子,可以规划这个那个,但自己真的快要走的时候,心就空虚,完全没


状态提示:第五百七十三章 最终的检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