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网络游戏>将血>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进言

赵石是在国武监听到这个消息的,给他传信的人可着实不少,枢密院的几位不算,如今李师雄是礼部尚书,李士芳是吏部侍郎,杜橓卿还挂着户部侍郎的职衔呢。

张世杰没动地方,但也快了,明晃晃的李氏门下就在他头上呢,御史中丞的位子,立马就可以惦记一下了。

等到柳世源回朝,户部尚书跟他的渊源更深,不但曾是他的下官,更是他的亲家。

而吏部尚书方谦虽然差了一层,但同为景王府旧人,如今他和枢密使李承乾两人,都算是和他交好。

当然,这些人算不算他晋国公的门下,赵石自己也不清楚,但晋国公府的份量,在这次朝争之后,一下子却又重了许多。

其实,这么着算下来,连赵石自己也吓了一跳,不知不觉间,好像。。。。。他也能在中书那边说上几句话了?

权势在不知不觉间又进了一步,但在如今赵石的眼中,却也只能算是就那么一回事儿了,可以说,他的权力欲远远没有当年那么旺盛了。

在朝堂上呆着的这一年多,他这里只能说是在应付差事,即便是刚刚过去的朝廷纷争,他这里也就紧张了那么几天,连如临大敌都谈不上,到是一些人使出来的小手段,让他十分的恼火。

由此可见,他对朝堂上的你争我夺,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来。

等到朝堂纷争渐息,羽林卫也回了军营。他便立马来到了国武监,让紧张的准备着手禁军整编诸事的种燧和张承两个很是私下埋怨了几句。

至于枢密使李承乾,在经过了这个惊心动魄的二月之后,重新拾取信心,正在为将他那支新军建起来而忙碌。

首先,新军人数上一减再减,如今已经成了十万,再分作两处的话。看上去着实有些可怜巴巴的。

不过让李大人心安的是,有赵石支持,中书的老家伙们现在自顾不暇,那么他这支新军建成的希望,也就非常之大了,现在缺的就是皇帝陛下的允准而已。

而这两支骑军一旦建成,也必将是历朝历代所不曾出现过的最大的一支骑兵军旅。那也将是比汉家长城更加牢靠的一道防线。。。。。。。。。

他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虽太子出巡的名录一直在变更,中书的几位老家伙已经加入其中,现在看来,皇帝陛下终于下了狠心。。。。。。。。而他也有自知之明,自己并不得皇帝陛下心意。

如今太子殿下出巡北地,身边总不会皆是些文臣随行,枢密院或者兵部必定也要出力,非要从枢密院几位主官中找出一位的话。那他李承乾应是首当其冲才对。

若是他李承乾年轻个十几二十年,就算没有旨意,他也将请旨随行,必定将要建成的新军就在北边,去转上一圈,会让他之后写就的条陈更加周全,但如今嘛,年岁不饶人,已是禁不得北地风沙的照顾了。所以还是不要逞强为好。

至于随行的晋国公算不算数,那真的就要看皇帝陛下的心意了。。。。。。。。

这般一来。枢密使大人打定了主意,在太子出巡之前。他只是闷头忙碌,省得被皇帝陛下注意到了。

枢密使,枢密副使都有着忙不完的事情,皇帝陛下也在大展拳脚,没工夫跟赵石唧唧歪歪。

而君臣之间,这次虽没有明说什么,但却有着一定的默契,在朝争之前后,赵石皆未进一言,皇帝陛下也未垂问一句。

但若说跟赵石一点关系都没有,那纯属扯淡,最终有着这样一个结果,除了皇帝陛下极力促成之外,若没有赵石参与其中,怕是会出一些大乱子才对。

之后的人事任免,赵石也只是默默旁观,但说起来,皇帝陛下任用的这些天子近臣,却有大半儿都和他交从甚密。

这表现出了皇帝陛下对他的信重,但也许。。。。。。皇帝陛下也很无奈才对,大将军赵石一步步走到今日,有意无意之间,皇帝陛下的身旁人等,都和赵石有着牵扯,怎么撕扯也撕扯不清。

而赵石此时来到国武监,其实未尝没有表明心迹的意思在里面,为官久了,一些东西自然而然便进入了心里。

赵石隐约也是觉得,君臣之间再是相得,但你若是肆无忌惮的挥霍,今天你不注意这个,明天你不注意那个,总会有一天,在皇帝心目之中,你就成了一根刺,一根不得不拔出来的刺。

到了那个时候,再后悔也是无用的了,而已经经历三朝风雨的他也一直觉得,皇帝,是世间最无情的一种生物。

而当今陛下,弑父杀弟,几乎将所有人玩弄于鼓掌之间,温情脉脉这个词,跟其可没半点的关系。

不过不管如何,这一次事故之后,晋国公府在朝堂之上的势力,猛然间便膨胀了起来,赵石此时已经渐渐来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

只要赵石愿意,即便他身在长安城外的国武监,朝堂上下的风吹草动,也瞒不过他的耳目。

像是参知政事周枋在乾元殿中的进言,很快便传入了他的耳朵。

大致意思的意思就是,朝野内外的官员们,在任的时间长了,难免任用私人,把持权柄,于国于民,皆是不利。

当然,周枋原话不会这么简单,说的也更要周全隐晦的多,但总的来说,逃不脱这个范畴。

赵石略微琢磨了一下,这里面影射的哪些人,不言而喻。。。。。。

周枋其人,算是再次刷新了赵石对文臣所谓风骨之说的认识,周枋周定庵,


状态提示: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进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