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欺世盗国>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谏赞明君

陈佑不敢怠慢,立刻换上公服跟着那宦官入宫。

一路来到紫宸殿,没有直接让他进去,而是把他安顿在一旁偏殿,就好像当年他第一次进入汴梁皇宫,等待周太祖赵鸿运的召见一般。

他没等多久,就有宦官来招呼他。

走出门一看,正好有七八个人从正殿离开,看穿着服饰比较杂,应该是这次入京的朝集使。

没有认识的人,陈佑站在一旁等这拨人离开后才迈步进了正殿。

“臣,京兆尹佑,拜见陛下!”

陈佑行的是比较正式的拜礼,赵元昌回礼之后示意陈佑坐下,紧接着肃容问道:“陈卿牧守京兆,为政如何?”

天子问政,陈佑抖擞精神,放慢语速:“臣秉持皇命为京兆尹,忠君爱民不敢或忘”

心里怎么想的不知道,但是场面话从来都是不缺的。

不过陈佑也没有一味地在说空话套话,他也会把自己在京兆府做的事情拿出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现在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顺带着还不忘夸一下官家的英明决策。

其实这些内容绝大部分陈佑都在奏章里说过,现在再次说出来,其实不是说给赵元昌听,而是说给起居郎听的。

也就是说,下一朝编修的太宗实录上面会写着:五年冬十月壬申,帝问政于京兆尹陈佑,佑言为臣者忠君爱民.

等陈佑说完,也差不多到了饭点。

陈佑明白这次问对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就是走个过场,真要谈什么事情不会当着起居郎的面谈。

果然,等他说完,赵元昌微笑道:“陈卿所言,深得朕意。”

宫中就像个筛子,很快这句话就会传到该知道或者不该知道的人耳中。即便是过场,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赵官家对咱们的京兆尹依然信重的消息就蕴含在最后的这句话中。

这还不算结束,赵官家的下一句话是:“德钧,吩咐尚食备菜,今天中午陈卿也留在宫中用食。”

这一餐饭注定会吃的比较拘束,但是没办法,这同样是为了表明官家对他陈佑的信任看重,很多人想吃这么一顿拘束的饭还吃不到呢!

皇帝都准备吃饭了,起居注不可能还留在这边记录皇帝吃了什么,那是殿中省的事情。

起居注离开之后,陈佑突然听赵元昌道:“这皇帝做久了,什么事情都不能随心而为了。”

陈佑抬头一看,能看到赵元昌脸上的笑容有些感慨和无奈。

他大概能明白赵元昌的想法,这种幸福的烦恼很多人都有,主要出现在成功人士身上,特征是感叹自己现在的成功不是自己想要的,还是当初一无所有的时候幸福。然而,这样的人,你要是叫他的生活回归原点,十个有九个都不愿意,剩下一个是真的要面临生死绝境所以后悔了。

此时天子说皇帝做久了有些不顺心,身为臣子,陈佑该怎么说?

“之所以不能随心而为,是因为官家乃是贤明之君。”这是论点。

陈佑态度诚恳,神情严肃:“譬如唐庄宗,宠信伶人,岂非顺心?然此非贤君所为,故而招致身死。又如齐桓,管仲曾箭射桓公,若求顺心,则管仲当斩。然桓公用之为相,以有天下之霸。”这是论据。

这算是谏讽之言,哪怕之前赵元昌想要放轻松,现在也不得不摆正姿态仔细倾听。

“官家为父久矣,教养兴平郡王可有随心随意?”

“未有。”赵元昌十分配合,“吾子贵胄,但有不教,恐致害民,故寻良师益友以求成人。”

“此言大善!官家为天子,《书》云: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百姓万民皆为官家子女,生死教化皆赖官家,得万民之望,岂敢轻浮随意?官家言不能随心,乃是心怀万民,当言贤君。”

“吾知矣!”赵元昌微微顿首。

这番对话到此结束,不要怀疑,即便起居郎已经离开了,刚才发生的事情也会传出去记下来。要知道,这番对话既能表现出赵官家虚心纳谏,又能提醒大家官家是个贤明之君,不可能当做没发生。

这样严肃的气氛没有持续多久,陈佑倒是闭着嘴不说话,但赵元昌却笑了:“听了将明这番话,若不是你牧守一方,我都想叫你做一做谏官了!”

殿内的空气顿时轻松起来,陈佑笑道:“劝谏天子也是忠君,臣虽非谏官,却也得直言进谏。”

说话间,宦官张德钧走了进来:“官家,御膳备好了。”

“嗯,走吧。德钧你去把兴平郡王请来。”

刚刚站起来的陈佑听到这话,第一反应不是天家父子情深,而是在猜赵元昌是不是准备把自己划拉到辅佐太子的阵营中去。

吃饭的地方就在偏殿,他们没有经历出门进门,而是直接通过一道侧门进了偏殿的一个房间。

这时候殿内已经摆上了暖炉,本就不算太大的房间暖烘烘的。

赵元昌怎么说都是皇帝,同臣下一起吃饭,那也是传统的分餐制。

主位毫无疑问是官家的,陈佑坐在赵元昌右手边,对面的位置是留给兴平郡王赵德昭的。

坐下没多久,五岁多快六岁的赵德昭就到了。

他一板一眼地向赵元昌和陈佑行礼,然后坐到特制的椅子上。

现在的赵德昭比从前瘦了不少,没那么可爱了。

这顿饭吃得比陈佑想象中的还要沉闷,主要问题出在天底下最尊贵的父子二人身上。

估计是赵德昭年纪渐长,开始明白事理了,赵元昌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谏赞明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