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欺世盗国>第五百二十九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二)

得知这份奏章的存在,陈佑立刻做出应对。

他没有让人在朝堂上争论这件事,而是直接让本想通过毕业考试入仕的学生报名参加河南府的发解试。

也幸好河南府在天子脚下,发解试要拖到十一月。至于外地学生发解资格的问题,书院在洛阳发展这么些年,都不需要陈佑、徐师进这些人出面,一个执事找到周边县吏就办好了。

这些事刚刚办好,朝廷接连颁发三道诏书。第一道是规定授官标准和入仕途径;第二道是规范各地官学,把官学办学情况作为官员考核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道是整顿私学,首要一条就是私学学生非经诏书规定渠道,不得入仕。

虽然没提陈佑的书院,但很明显,陈佑开办的书院也属于私学。

书院小楼内,陈佑正在同徐师进、李华宇讨论书院情况,此时刚好谈到来年招生。

“虽然还没开始报名,但粗略统计,这段时间拜访书院教授的士子少了不少。”李华宇说到这件事,面容中带着些不快。

他治三礼,本身也是那种尊礼守节之人,遇到这般趋炎附势之徒,自然心中不快。

陈佑呵呵一笑:“知微先生不值当为了小人心烦。”

劝了一句他接着道:“不过还要劳烦先生多费些心,这些人还是要记下来,免得日后遭了算计。”

记下一份名单,不是说就推出去不用了,能用则用,不管以前有什么矛盾。可这些人是别想再进书院这个圈子,这就是一个远近亲疏的问题。

说到这个,徐师进面露忧色:“今年报名时间是不是应该延长到明年开学?以免学生太少不好开班。”

书院学制改革步入正轨后,招生分为三块;第一块是一年级新生,只收十五岁以下的学生;剩下两块分别是外舍新生和书院教授、讲师的授业生,对年龄没有限制,只对学术水平有要求。

三个部分都对外招生,每年十一月一整个月都是报名时间,十二月是外舍生和授业生的入学考核。还有一点就是书院内部升学会在冬日假期之前提前确定,毕竟不是义务教育,每年都有各个年级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选择离开书院。

就比如今年,虽然还没有到学期末,但这段时间已经有不少学生从书院退学离开。

年纪小的也就罢了,家里人的因素占了大头,但是那些年纪比较大,能够自己做主的,也都进了陈佑的黑名单。

怎么说呢,这毕竟不是生死存亡的关头,要是捱到学期结束找个理由说无法继续求学,也算是好聚好散。可这眼看着还有一个多月放假,就急急忙忙退学,这是表现给谁看呢?

陈佑敲了敲桌子,略一思忖开口道:“不必,就按照往年安排来。”

“行。”

徐师进点头,没有深入讨论。

“另外就是教员,教授们还好,不怎么在意朝堂风波,那些年轻讲师却有些浮躁。”说话的还是李华宇,“最近我经常去旁听,讲课水平下降不少。依我看,先训诫一次,如若不改,早些免除教职为好。”

“后天召集教员执事,我来讲一讲这件事。”

陈佑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一次次的风波,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筛选。大浪淘沙,留下的要么认同陈佑的观点,要么一心治学,都是可以用的。

正说这话,韩陶朱快步走了进来。

先朝屋内三人行礼,随即看着陈佑神情严肃:“殿中侍御史黄全德奏请立皇太子,官家没有批阅,直接发到政事堂。”

听完韩陶朱的话,陈佑第一反应是:黄全德什么时候入了官家的眼?

随后立刻站起来吩咐道:“备车去李相公府上。”然后转头看向徐、李二人:“这两天二位先生多操劳些。”

言罢在二人相送声中离开。

陈佑在李府一直等到李明卿散衙回家,翁婿二人商议的结果是暂且不理。

至于黄全德,后来得知他上书之前曾经被官家召见,很显然这番上书是得了官家的授意。

这个消息并没有被刻意隐瞒,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包括李明卿一系在内的朝堂官员陆续上书请求立储。一开始还没有点明究竟要立谁,直到太常少卿冯吉请立魏王德昭为太子而没有被斥责,渐渐朝堂上立魏王为皇储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陈佑有一个前魏王师的身份,书院诸人又稳定下来,原先想要和书院拉开距离的人不顾尴尬又凑上来腆着笑脸解释。

书院毕竟是书院,那些之前一声不响就不来上课的学生,虽然被记录下来,但学期没有结束就允许他们继续上课。反而是教员们在对待找他们拉关系的士子时,大多冷着脸不愿搭理。

十月十六日,望日朝会,宰臣王朴等人上表请立魏王德昭为皇太子。官家嘉奖诸臣,称欲待魏王成年、德行增长,再听从公论,现在不答应立魏王为太子的请求欲其更俟长年,弥高令德,乃俯从于公论,庶允叶于通规。咨示群伦,体兹深意,所请宜不允。

十月十九日,宰臣、京周刺史知州等再次上表请立魏王为太子,官家表示虽然我家嫡长子有种种优点,但是之前已经说过了,要等他成年之后、德行更高才能讨论立储的事情,你们的请求不能答应欲年龄之渐长、俾德业之弥隆,方议升储,斯为得礼。亦如前诏,当体素怀,所请宜不允。

十月二十一日,宰臣、各处主贰官等三次上表请立魏王为太子,官家答曰:


状态提示:第五百二十九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