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大胆翻看了几页,皱眉道,“他们把尸体血液放空了,重灌注了血液,而且是体外循环。”
林若谷奇怪道,“什么是体外循环”
龙大胆解释道,“体外循环,是指应用人工管道将人体大血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从静脉系统引出静脉血,并在体外氧合,再经血泵将氧合血输动脉系统的全过程,又称心肺转流,主要应用于心脏和大血管手术。这种技术根本不能在世纪初出现。但从这图上的图示来看,确实和体外循环的模式类似。”
“不但如此,还有其他的。”契塔洛夫头道,“当时动用了很多通古斯的萨满术者,自愿献出血液,以维持这次看起来荒诞的尸体复生试验,当然我外曾祖父等人当时,还是用看待某种仪式的方式来看待此事的。”
“他们还分了血型。”龙大胆翻看了一下笔记吃惊地道,“居然还采用型血。可是当时血液研究才刚起步,刚开始分出三大基础血型。”
“这有什么讲究么”林若谷皱眉道。
契塔洛夫摇头道,“虽然现在,b血型体系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生理常识,但它的发现以及应用不过短短百年。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发现,也让发现者在年独揽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事实上,血型也真没想象的那么简单。
实际上早在文艺复兴之前,就一直许多医生渴望能用血液来救治失血过多的病人。
但在医学不发达的时候,多是归为一个疯狂的幻想,谁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尝试。直到世纪,一位法国医生丹尼斯为了救人,大胆地将羊身上的血液注射进一个疯子体内。但不一会儿,他立马出现发烧呕吐,尿血等症状。
慌乱而又救人心切的丹尼斯做了个愚蠢的决定给他打多一针血之后,结果这位可怜的疯子当场毙命。而这位医生也被死者的家属缠得身败名裂。医学界自此之后也不敢再进行输血治疗。
可有一位叫詹姆斯·布伦德尔的英国医生总要眼睁睁地看着孕妇分娩时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一天夜里,他梦见满身是血的死者一直逼问他“为什么不想办法救我和我的孩子一命”他半夜惊醒之后,怀着愧疚之心重拾了丹尼斯对输血治疗的尝试。
他发现之前那些医生输的都是兽血,治人当然要用人血才合理。
此后,布伦德尔大胆地往那些病入膏肓的患者体内倾注健康人的血液。在他前后进行的次输血手术中,竟有例病患神奇般地存活了下来。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失血病患,一些医生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尝试输血手术,积累治疗经验。
但无论操作规范与否,输血治疗的效果总是两极分化,成功的案例非常顺利,但失败的会出现严重不适反应,甚至立马毙命。
一开始,有人认为这也许是输血过程中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们就严格采用无菌术,可杜绝了细菌感染以后,丝毫也不能改变现状。紧接着,医生们觉得这可能是血液凝结造成的,可当他们千方百计地找到防止血液凝结的物质后,死亡的案例依旧在那里,不增不减,不来不去。
究竟生与死的奥秘到底在哪里呢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一般正常的医疗手段,总有介于大成功和大失败之间的情况发生但输血治疗就是出现了这么极端不是起死生,就是严重不适,甚至一针毙了命。
因此,医生们只好将辛苦发现的血液凝结当做是某种病理症状,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然而,有一位叫兰茨坦纳的病理学家在解剖尸体时对血液凝结现象发起了深思。
他揣摩道,当两个健康人的血液混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如果同样也有的话,这里面会不会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规律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兰茨坦纳从自己和名同事身上采取血液。他想看看,这个人中,彼此的血液混合以后,究竟会有什么变化。
于是他耐心地将人的血液分离成淡黄色的血清和鲜红色的红细胞两部分。他在一个容器里取份来自同一人的血清,再把每个人血液里的红细胞分别滴入血清。很,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现了有几份血清滴入红细胞后,呈现均匀一致的淡红色
而另几滴血清里滴入的红细胞却凝结成絮团状,红色的凝块散布在淡黄色的血清里,形成鲜明的对比。
尽管不明所以,但他把凡是滴入红细胞后出现絮状凝集的,用号表示,不出现凝集的,就用号表示,并一一记录在一张表上。兰茨坦纳为此激动不已,他从个人的反应中发现总结了以下规律
其中一组的红细胞无论与任意组的血清混合,都不会发生凝结反应。但它的血清一旦跟其他任意组的红细胞就会发生反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型血。而另一组这两类的特性类似,当它们的血清和红细胞交叉组合的时候就会发生凝结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型和b型血。
但由于他的贡献,关于血型的研究突飞猛进,从而真正揭开了血型背后的秘密。他的发现,不仅仅是直接让输血成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也开辟了免疫血液学免疫遗传学等兴学科的大门。兰茨坦纳也因此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而这个试验,他也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
“什么你是说,卡尔兰茨坦纳,血型之父,他也参与了这次荒唐的尸体复生试验”龙大胆吃惊地道。
“看看那本笔记上画的图片,那个留着胡子的就是他,关于他参与此事,下面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