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苏的“讨逆”公告被各地知道之后,最恐慌的莫属胡亥,他本来得位就不正,心里有鬼。原本以为至孝的大哥扶苏会对他心中至高无上的君父诏令不加怀疑,立刻执行。
如今扶苏不但没有理会这封诏书,还要起兵攻打过来,要知道,扶苏不死对胡亥的皇位便是最大的威胁。
百官都知道始皇帝活着时对公子扶苏便十分看重,在政治结构中给予特殊安排,使之在诸公子中能够脱颖而出,一枝独秀。
秦国刚完成一统时,始皇帝当时是有心向儒的。在统一之后便让儒生淳于越作为扶苏的老师,儒学的“君君、臣臣”的关系,正是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
这大概便是当时有些“尊儒”想法的始皇帝培养公子扶苏的方式,但是儒学的弊端也十分明显。
始皇帝封禅泰山,征从齐鲁之地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脚下。始皇帝觉得儒生对于封禅之礼较为熟悉。
群儒仗着始皇帝向儒,无不各地吹嘘倨傲,在泰山脚下商议封禅大礼时,各抒己见,引据经史典故,高谈阔论,最后争执不休。
儒生完全不考虑实际的只想情况,想到什么便说什么,各种方式没有任何意义,用迂腐二字来形容完全不过分。
最后这些儒生所倡议的各种繁琐难行的礼节让始皇帝彻底认清了儒生的迂腐,相较法家的求实效,儒学的繁文缛节根本不适合拿来治国。
所以伟人曾经说厚今薄古谓之明君,厚古薄今谓之开倒车。
始皇帝震怒于儒生所说为避免车轮压坏泰山一草一木,需要把车轮用蒲草包裹起来的说法。
抛开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群儒,令人开山修道,建造祭坛,自己根据秦国的祭祀之礼,自己和百官设计了一套封禅之礼。
后世儒家极力吹捧的儒家皇帝汉武大帝,封禅时也是一样,抛开群儒,自己设计封禅礼仪。
始皇帝看透了儒学的几大弊端,认为治国不能靠儒家,打着儒家旗号可以,真正能有所建树的还是要靠法家,于是便遣扶苏上郡监蒙恬军,让他得到实际锻炼,便于日后施政。
凡是百官有政治嗅觉与看透形势之人,都能琢磨出始皇帝此举的意味,只有很多目光短浅之人,觉得这是公子扶苏失宠失势的征兆。
赵高和蒙恬都夸赞扶苏,历史上扶苏要自刎时,蒙恬曾说“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可见帝国翘楚对始皇帝的心思很清楚。
这也便是现在公子扶苏没有按诏自杀,胡亥便十分慌乱,令赵高和李斯前来密议。
“丞相,郎中令(胡亥如今已封赵高为郎中令),如今我大哥不按诏而行,反而要前来讨伐我等,百官与诸将本就生疑,现在可如何是好。”
赵高虽然因为事出意料,但是还是能稳住心神,跟胡亥说:“皇帝不必多虑,如今先帝已薨,未曾写诏书与遣送虎符给蒙恬,他们无军队可以调遣,我们现在要征调各县军队来咸阳,然后兵指扶苏。”
胡亥听完之后,心中比原来淡定了不少,又问道:“如今我等也没有找到先帝将虎符放在了哪里,不然倒是可以直接调度长城军队为我所用,我们讨伐蒙恬扶苏要怎么说服百官呢?”
赵高看了看李斯,李斯知道赵高的意思是这个让丞相来解决,李斯开口说道:“我们有皇帝遗诏,这是大义所在,百官纵然生疑,必然也不敢做什么事情,倒是不必担心。”
赵高也接话说道:“是啊,臣还是那句话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不说他们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说他不孝,所以大行不顾细谨,盛德不辞小让。皇帝诛杀劳民伤财却寸功为立的蒙恬、公子扶苏,正是民心所望。”
胡亥大喜,起身夸赞赵高说:“还是郎中令明时透势,朕甚慰!”
赵高又说道:“臣愧不敢当皇帝如此盛赞,如今我们虽然可以有诛杀公子扶苏的名义,但是对皇帝即位有影响的还有皇帝您的兄姊们,这些人都是皇帝您的潜在威胁,臣请皇帝当时立断,趁未生事之前,将这些人抓捕杀之。”说着,赵高把手放在脖子上,做出杀死的动作。
李斯一惊,赶忙说道:“皇帝如今还不是时候,一切等先帝遗体葬入皇陵再议。”
胡亥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九月,一切准备完毕,开始举行始皇帝的葬礼,葬礼由胡亥主持,具体事宜已由左右丞相跟九卿操办。
始皇安得皇陵修建在在郦山。当初刚刚登位,就挖通治理了郦山
到统一天下后,从全国各地送来七十多万徒役,深凿挖地,将滚烫的铜水灌注进去,填塞缝隙,然后放进去外棺,让工匠修造巍峨宫观,如同咸阳宫殿一般。
陵寝中设置百官位次,把六国搜集而来的珍奇器物、珍宝怪石等搬了进去,整个地下皇寝放得满满的。
为了防止有人盗墓,命令工匠制造由机关操纵的弓箭,如有人挖墓一走近就能射死他。
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器递相灌注输送,顶壁装有天文图象,下面置有地理图形。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火炬,意为长明灯,久燃不会熄灭。
胡亥在大殿上跟百官说:“先帝后宫妃嫔没有生育子女的,放她们出宫不合适,有损先帝威严。朕欲让她们随先帝入陵寝,以为如何?”
胡亥话刚说完,冯去疾急忙说道:“皇帝不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