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盛要回鹏城了,白客真想跟过去看看那一片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可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白客实在是分身乏术,只能让白宗跟着韩盛过去考察一番。
白宗逍遥了一周后回来了,不光大大开阔了眼界,还带回一台大机器——彩色扩印机。
这台机器花掉了白宗白客哥俩20万元。
这种彩扩机除了一线大城市,一般的中小城市很难看见。
连奉天这样的省城也只有一台而已。
白客他们所在的整个蓝城市一台都没有。
因为眼下的老百姓连黑白照片都只是偶尔照一照,彩色照片根本就没形成消费市场。
上一世的时候,直到80年代中期,彩色照片才开始在全市流行起来。
所以,白客一直有顾虑要不要买这么一台机器。
可眼看着手里的闲钱越来越多,又没有什么投资渠道。
可以买到的房子很少,哥俩放开眼线搜索了四五年,也只买到五六套房子而已。
至于古董收藏那更是不值一提,只是花掉了一点闲钱而已。
想来想起,白客还是决定把这台20万元的大机器买回来。
就算利润低一点,最不济也比银行利息要高一些吧。
刚把机器搬回来,白宗也是又兴奋又忐忑。
毕竟是他力主买这台机器的,要是利润连银行利息都不如咋办?
所以,白宗其实比白客更着急。
机器刚买回来后,白宗就把照相馆的门脸重新专修了一番。
门旁设置陈列相框,里面放上他精心拍摄的人物彩照。
眼下,其他所谓的彩照都是黑白照片调色制成的。
白宗这种彩照还没几个人见过。
照片里的色彩生动新鲜,红黄蓝绿清晰可鉴,一个个人物都像是活的一样。
路过照相馆的人们都纷纷驻足,欣赏品评一番。
前来询问的人也络绎不绝。
但真正肯掏钱的却不多。
虽然白客之前经常开导老哥,但收效甚微。
但到鹏城考察一番,开阔眼界之后,白宗渐渐明白了,做生意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附加值。
反正是独一份,索性把价格提的高一点。
眼下,白宗的黑白照片跟国营照相馆一样,都是一元照一次,冲洗三张照片。
换成彩色照片后,立刻涨价三倍。
同时,白宗外出拍照的价格也涨了很多。
不论是结婚还是孩子过百天什么的,拍一卷彩照都是150元。
这几乎是天价了,150元能买一辆自行车,相当于普通人三个月的工资。
估计很多客户会望而却步了。
但这无所谓,白宗不能再疲于奔命了,他得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生意中。
他只能为个别的高端人群提供服务了。
一个星期后,来拍彩色照片的人渐渐多起来了。
虽然比拍黑白照片的人还是少了很多,但利润要高多了。
而且渐渐地,很多市内的照相个体户也过来冲洗彩色照片了。
市内的照相个体户有十来家,但他们就算绑在一块儿也买不起彩扩机。
白客期末考试结束后,来到照相馆,看到络绎不绝的市内个体户时,突然灵机一动:干脆,到市内开一家彩色扩印部。
这样一来,市内的个体户们不用来回跑了,生意应该也会扩大一些。
不过,眼下照相馆人手不足,在市内又没什么熟人,最好能找个人合作。
“有个经常来的伙计我看人不错。”白宗说。
白宗说得是个叫姜伟的家伙,他有三十多岁,是名转业军人,本来在政府部门工作,去年辞职下海干起了个体户。
在这个年代里他这也算是标新立异,大胆任性了。
白客给他开出两种合作方式。
一种是姜伟出人出地方,冲洗费对半儿分。
一种是白客出地方,姜伟出人,赚的钱姜伟抽一成。
从长远看,肯定是第一种划算啊。
可姜伟自己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每天都是背着照相机在各大公园门口打游击。
让他去租固定门脸,一来承担不起风险,二来没那个实力。
只能由“大旗照相馆”出面到市内去租房子了。
刚开始,白宗白客哥俩也想买房子来着。
可姜伟帮着寻摸了一圈也没能买到。
因为这彩扩部必须在市内的繁华地带,这里的房子要么是某个单位的,要么就是公房。
最后,只能在五金公司的一角租了几平米的一个小窗口。
地方虽然很小,但只是收发胶卷照片而已,也足够用了。
对姜伟来说更划算,因为他不花钱就有固定摊位了,而且还可以抽一成的冲洗费用。
加上市内的这个收发点,彩扩机第一个月赚的钱就有四五千元了,照这个速度下去,四五年就能赚回机器的钱了,更何况将来会越发展越快的。
期末考试结束之后,白客又惦记着到京都去瞅瞅,一来收收古董,二来看看能不能买几套四合院。
白客虽然看起来比成人还灵,可老爸老妈还是觉得他太小,不能一个人出远门。
白客只好叫上三表姐凤琴一起前往京都。
刚下火车,白客就来找老帽。
几年不见,老帽白胖了许多。
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年京都的古玩市场虽然依然处于地下状态。
但生意却越来越大,老帽这几年也赚的盆满钵满,生活自然优渥了许多。
眼下,老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