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功盖三分国>第125章 归家

出使荆州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刘荆州允诺,可以支援刘皇叔二十万石粮草。

只可惜,刘表却没有支援兵马的打算。

毕竟,荆州富硕,二十万石粮草只是九牛一毛;但兵马却是刘表的根基,他自然不可能将嫡系兵马支援出去,而蔡瑁和黄祖等人,也肯定不会前去汉中支援的。

于是,刘荆州便许可,刘皇叔可以在荆襄招募兵卒,招募流民,以及购买粮草等事。

反正,这些年涌入荆襄的流民甚多,分流一些给刘皇叔,也算是减轻了荆州的人口压力。

出使任务完成后,诸葛亮却还在襄阳城滞留了几天,主要就是为了招揽李严。

好在,李严果然有上进心,被说动之后,表示不日就会带着家眷前往上庸。顺便,李严还打算说服一些在荆襄一直不得志的人才,与之一起投奔刘皇叔。

这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说动了李严之后,诸葛亮在荆襄的事情算是了结。

至于还蹉跎于江夏的甘宁,以及在长沙守城门的魏延?

如今他诸葛军师事务繁忙,总不可能千里迢迢的跑过去游说吧?

就是李严,还是因为他正在襄阳,诸葛亮才亲自施展三寸不烂之舌的呢!

将招募流民,招募士卒,以及接收和购买粮草的工作,一股脑儿都丢给了糜竺,诸葛亮一身清爽了回了隆中。反正,糜竺需要长期留在襄阳,这些事情一并交给糜竺,也算是人尽其才。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诸葛亮不是大禹,也做不到三过家门而不入。

何况他结婚还不到一年,正是年青小夫妻你侬我侬的时候。

……

隆中八月是秋香。

田野间,稻穗已经黄了大半,再有半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就可以开始收割了。

卧龙岗下,诸葛家的那三十顷稻田,长势喜人,沉甸甸的谷粒压弯了稻穗。

因为农家肥的使用,这三十顷稻田的丰收、增产已经板上钉钉。至于最终能够增产多少,却还要等秋收之后,过完称才能知晓。

不过,据佃户中种了几十年田的老农估计,今年诸葛家的稻子增长五成是有保障的。

稻穗较长的稻种,已经优选出来了,等明年开春种下优良稻种,亩产翻倍都不是问题。

主要是,这个时代的亩产,实在让后世的农民伯伯们绝望的。

算上沔阳、夫人的那八十倾嫁妆,今年秋收,诸葛家预计可以收获粮食七千多石。刨除应缴纳的赋税,刨除佃户们的自留粮食,等诸葛家粮食入库的时候,少说也有三千石的。

诸葛家的仓库正空着,这三千石粮食正好可以填仓。

是的,今年的粮食,诸葛亮并不准备售卖。

这年头,粮食的产量太低,搞不好又会遇上灾荒之年,地主家都没有余粮的话,你让老百姓怎么活?那些依附于地主家的佃户又该怎么活?

所以,这个时代的地主家,其实都贮藏着很多粮食的。

譬如,去岁诸葛亮穿越+重生的时候,家里的仓库中个,可就有着近千石粮食的。

地主家的粮食要售卖的话,都是收获了新粮,然后再将陈粮卖掉的。

总之,不管哪家的地主,家里仓库中必须保证有粮食的。

这不仅是一家老小的保障,也是依附他们的佃户们的保障。

真要是遇上大的灾荒之年,这些粮食还能救济许多人的。

六月份时,诸葛亮将卧龙岗和沔阳两地的仓库都搬空了,三千多石粮食都支援了刘皇叔的革命事业,这其实有点破釜沉舟的。且不论刘皇叔的事业能否功成,万一今岁颗粒无收,来年又是灾荒呢?

他们诸葛家多少还有些钱财,度日没问题。

但依附于他们家的那些佃户,只怕真的就会饿死的。

要知道,仅卧龙岗下,诸葛家的佃户就有三十多户呢,沔阳也有着六七十户。

佃户种地主家的田地,地主收租,在这个时代是天经地义的,是地主的权利,也是佃户们的义务。但同时,地主也有义务保证,自家的佃户不能饿死,不能冻死。

这也是地主必须尽到的义务。

这个时代的地主阶层,良心其实还并没有下垂。

后世的那种黄世仁、周扒皮,在这个时代是无法生存的,大家的唾沫都能淹死他!

好在,今岁总算丰收,有了这三千石粮食打底,诸葛亮就可以完全不用操心家中的事情了。

至于说,继续支援刘皇叔粮草?

这却没有必要的。

如今,他诸葛亮是刘备的臣子。当初刘皇叔落魄的时候,他诸葛亮可以破家给刘皇叔雪中送炭;现在,刘皇叔已经有了根基,粮草有荆襄的支援,他就没有必要再去锦上添花了。

……

诸葛亮回家,最高兴的莫过于吕大萝莉。

黄月英虽然也很高兴,却表达得很含蓄,只是依门而立,笑吟吟的看着归家的夫君;吕绮玲却是高兴得差点欢呼起来。也不知道少女是怀念一起修炼的日子呢,还是想念某人?

总之,少女的心思,很多时候都是难懂的。

“夫君这次回来,可以住多少时日?”

将诸葛亮迎进家门后,黄月英就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少年夫妻,感情和睦,刚刚成婚却分离一个多月,要说黄月英不想念诸葛亮,肯定是假的。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女性,成婚后的第一件事,都是想着为夫家诞


状态提示:第125章 归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