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龙战长空>第七〇二章 航炮厮杀

天空中,两架盘旋接近的x-8a,相互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短。

驾驶机体修长、动作却带着几分敏捷的“炎龙”进入持续的水平机动,龙云这时候的操控算是很有章法,按照传统战斗机的航炮格斗战术,敌我双方都会尽可能把对手放进十二点钟方向,现在他也正在努力这么做。

但是他的“炎龙”在竭力盘旋、杜峰少校的座机可也没有闲着,两架型号、状态完全一致的战机很快就彼此缠斗在一起。完全舒展的后掠翼为强袭机提供了充沛的可用升力,硕大的引擎喷口吐着明亮的青蓝色火焰,在超音速状态下频繁机动的战机,机体四周的气流与白雾时隐时现,但是却见不到战斗机互相射击的火光和硝烟,电磁炮的攻击征兆就是这样的隐匿而难以察觉!

两架各自处于对手三九线上的强袭机,进入高度、速度又几乎没有差别,这样的一种对抗是注定无法迅速决出胜负的。

身处黑视效应持续不断的座舱里,掌控战机推力全开、过载飙升的和对手盘旋厮杀了许久,在空中一路侧转的过了一圈又一圈,龙云自问已经竭尽全力、却始终找不到什么开火机会,这让他逐渐变得有一点烦躁。

和近乎可以全向射击的空空导弹不一样,强袭机的航炮也是固定安装在机体内,需要机头指向目标、并赋予一定提前量后才能命中;但是在典型的盘旋空战中,两架x-8a“炎龙”的持续盘旋角速度当然一模一样,动力又都完全能够抵消气动阻力的影响。这样下去自然谁也打不到谁。难道就要这样一直转圈转到头晕吗?

——对啊。为什么不用导弹试一试呢!

完全沉浸在紧张激烈的盘旋空战里,大概是用航炮扳回一局的愿望太过强烈,龙云这时候才猛然清醒过来;耳边传来导弹侦测系统的报警声,意识到自己从进入战场以来还没有发射过一枚导弹,带着二十四枚导弹却忘记了使用,这实在是很不应该。

意识到杜峰少校又一次抢先发动了导弹攻击,他立即动用之前临时补充的那一点操控知识,在显示屏上指指戳戳了几下、指挥火控系统切换到自动接战模式。也就是让系统自行决定何时动用“炎龙”弹仓内的pl-15c发动一次拦射作战。

当然了,面对装甲坚厚的“炎龙”,几枚导弹恐怕也不能迫使少校退出盘旋,但是能给对手造成一些困扰也好!

这样的念头,虽然是突然间才冒出来,可是不得不说龙云的思维已经再度变得有些怪异;事实上他直到听见导弹侦测系统的鸣响声,才被杜峰的攻击行动提了醒。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杜峰少校的抢先攻击,他恐怕到现在还想不起来要使用导弹、而是一门心思的要用航炮解决问题,虽然现在这个想法分明就一点也不现实。

盘旋中匆忙设置了火控系统。座舱里的龙云一时间还有点短暂的思维脱线。

不过和偶有疏漏的人脑不一样,“炎龙”搭载的火控系统智能化程度非常高。在接到掌控者“自主接敌”的命令后就立即进行态势分析和数据解算,紧张对敌的龙云很快就发现这套系统的性能是如何强悍:只见平显上出现绿莹莹的汉字提示,火控系统在询问飞行员是否可以进入反向侧转、以便后向发射导弹!

——向后发射导弹?

紧张激烈的对抗中,看到了这个提示的龙云却有点发懵,他明明记得自己上一场对抗里是打光了“炎龙”的二十四枚导弹挂载,可没有见到哪一枚导弹是朝后飞出去的。那么这个系统是什么意思,导弹向前、还是向后挂载,这难道还是在每一次模拟对抗之前随机分布、抽到什么算什么的?

完全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这时候告警系统的鸣响已变得愈加尖锐,很显然杜峰少校的导弹攻击来的更早,这时候他已经可以清晰看到八点钟方向的来袭导弹了!

没机会再思考更多,龙云立即按照火控系统的建议带杆、蹬舵,庞大的“炎龙”机身立即滚转了小半圈,转而进入反方向的侧转之中。就在他全力操控战机、无暇他顾之时,自然不会注意到多功能显示屏底部的武器挂载提示,原本正向挂载的两枚pl-15c图标先是闪烁不定、在十秒钟之内就切换成了“后向挂载”的图样——没错,和所有传统战斗机、甚至x-7“火龙”这样的轻型强袭机不一样,机体宽阔厚实的“炎龙”还有这样的设计,长度接近四米的pl-15c居然可以在机体中线的巨大弹仓内分解成两段、继而完成纵向一百八十度的“调头”后重新组合,从而赋予飞行员真正无忧虑的全向射击能力!

和第四代战斗机捉襟见肘、寸土寸金的内置弹仓设计不同,体格与重型轰炸机相仿的“炎龙”,机内弹舱的设计裕度就要大的多,只是这些详细设置龙云还是一无所知,否则他也许会更加茫然、不知道要如何发挥x-8a的全部战力也说不定。

随着导弹换向的进行,龙云掌控的“炎龙”也已经进入反向侧转、脱离了水平盘旋对抗,就在他控制战机持续盘旋、主动把后面的追击者放到四点钟方向的时候,机载火控系统果断决定开火,两枚尖端向后的pl-15c立即被抛出弹仓、短暂加速克服了逆向初速度后,就朝天空中唯一的目标扑去。

向后发射空空导弹,曾经是许多飞行员的一种梦想、同时却也是一种奢望,因为普通的空空导弹即使是头朝后装在武器挂架上,战斗的时候真发射出去


状态提示:第七〇二章 航炮厮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