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逍遥江山>1655章: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挖河渠,把附近州县的几百处泉水引入沿河的各”水柜”。

宋礼采纳白英的建议,经过民工历时九年民工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这项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使之河河相通,渠渠相连,湖湖相依,汇成一派巨大水系,使会通河得到了充足的水源。从此,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畅行无阻,漕运能力大大提高,每年从东南运粮米几百万石(最高达到五百万石),接济京师。大运河真正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也使得这条开凿差不多千年的大运河,再一次繁荣起来。

但因北京对运河的依耐性太大,所以无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朱瞻基对运河的疏通工作都不敢掉以轻心,这不才刚过了七月分,疏通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到了九月,已经彻底完成了,此时的京杭大运河,河水滔滔,浩渺地天际,一行归航的大雁拍成一字呼啸而过,因为是十月,两岸受运河滋润的平原上,水稻已经成熟了,金黄的稻谷垂着头,秋风一吹,带动着一阵阵的波浪,让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

偶尔几个百姓一把将金黄的稻谷放倒在还带着青色的稻谷垛子上,偶尔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停在稻谷垛子上,引得正在田边玩耍的小孩拼命的追赶,一时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与两岸的喧闹相比,码头上好不想让,码头的主航道中一条货船逆水而上,船右弦上面的水手们都在严密注视时刻应对,避免与停泊的船只发生碰撞。在江河走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船头前面一艘停泊在码头,欣左预已出来一位水手,时刻注意行船的动向,准备排除船只之间的碰撞,行进中的船只似乎要泊岸了,该船的“头纤”(拉纤队伍的第一位纤夫)己回过身来招呼伙伴们收纤。再往河道上游看去,一艘船上有八位橹工摇橹,可见水流的速度是很快的,一位舵手严密注视着前进方向的水情与船情。

前面一艘客船正忙着靠岸,这儿是客运码头,客船上有二十多人在紧张的工作,船顶的几位船工正在收帆放桅,有的船工正在接收从码头上抛下的缆绳,准备把客船牵引到码头,再拴牢在岸上的栓船柱石上,以增加客船的稳性,左弦上的水手用船蒿把船撑向码头,以增加向码头靠近的动力,船头有两位水手一面把船向右撑,一面扭头注意码头,用以使客船对正码头调整撑船力度,另一位船工手拿撑蒿右手向前挥动、指挥码头的船工接应,看来他应是此客船的水手长了。

客船体形宽大稳性相当良好,船工各司其职工作相当熟练,动作非常协调,看来是一帮素质非常高的船工,仓体与仓面有封闭与阻隔,并有仓门便于客人出进,船没停稳之前仓门决不打开,安全措施相当严谨,可以断定是一艘安全性能良好的长途客动船。

码头上还有不少人向客船上招呼,他们是迎接自己家人或亲朋好友的,杨峥等人吆喝的声中,上了官家的大船。

大明的造船业经过永乐一朝,算是发展到了辉煌,这座官船,上下三层,可载百来人,装饰华丽,两侧高舷墙上开了不少门儿,船头竖了三根高高矗立地旗杆,中间一杆挂着大明官家的旗帜,旌旗迎风而舞,呼呼作响。


状态提示:1655章:至今千里赖通波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