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已经过去了半月,经过一名主考官,两名副主考官,还有五名阅卷进士的评比,算出诗词、经义、策论的总分成绩。
乡试秋闱和会试春闱的考官当然不是同一批,所以花弄影那“花式瘦金体”还是头一回被这些主考官们看到。这些老学究可是一个个是风雅鸿儒,哪里会是不识货的。
就不说内容,当这自成一家的书法,就让这些考虑爱不释手,再看内容。
一看诗词、经义,只觉惊才绝艳,让人忍不住击掌赞叹。诗词上,渣鱼可是有所作弊的,无论是诗,还是词,她是有千年积淀,名人全集几乎都在脑子里,知道哪些好,哪些不好。
至于经义,那种歌功颂德的让考官们看了都觉这考生阅历丰富,世事洞查,当然他们也会迎合皇帝。而其它经义论述,都是引经据典结合本朝,言之有据的物。
一篇《教战守策》的文风也很得主考官的欢心,此文论据详实。开头就引了《论语-子路》中写道【子曰:‘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入手,立足点也政治正确了。
轩辕凌恒召见了几位考官,太师张希文是主考官,另有转运使宋大人和刑部尚书的王大人为副考官。
轩辕凌恒是典型的帝王,他虽然重用钱迪、赵崇义,又多有倚重李、傅两家,科考之事,却不想再让他们掌握。
张希文其实也是轩辕凌恒的恩师,虽然轩辕凌恒不是他给启蒙的,却是在轩辕凌恒十一岁到十五岁期间,他已经读过四书五经后教导他诸史。
张希文也是门生诸多,在轩辕凌恒登基后,就加封他为太师了,他淡出实权是前几年还病了一场,没想到后头还硬朗起来了。这次能当科考主考官,他是老夫聊少年狂。
轩辕凌恒见到张希文和两位官员下拜,忙道:“快快请起,太师赐座。”
“谢皇上!”
王世安着人搬来椅子给张希文,但是他在皇宫君前可不敢任性,只坐半个屁股。
轩辕凌恒道:“太师此次亲自主持春闱实是辛苦了。不知诸位可是评出了今科的进士?”
张希文起身来奏道:“回皇上,臣妾反复阅卷,终于共同挑出一百零八名进士,六十八名同进士。名单已经统计,而进士们的卷子也都整好。恭请皇上阅览。”
说着,张希文先取出进士和同进士的名单,春闱会试还没有状元、榜眼之说,需要殿试之后钦点。
王世安和两个小太监从张希文和宋、王两位大人手中取了名单和整好的卷子。卷子上有主考、副主考和五名进士出身的鸿儒的评分。
轩辕凌恒打开名单折子一看,看到名正是:河南道人氏,姜余,字飞絮。
轩辕凌恒虽然看中姜余的才华见地,但是没有想到他之前已经河南解元,此次居然再中会元。轩辕凌恒可是知道姜余此人心性并不是向文臣靠拢的,反而他言辞中在很多方面是反对文臣权力过大的。而他居然能在文臣把持的科举中连中二元,可见其惊才艳绝,也难怪魏、谢、司马、雷家诸子都与他交好。连他的三儿每每回来,口中称的“姜先生说”多过“魏太傅说”。
轩辕凌恒也不及看名单上的其他名字,又去看姜余的卷子。
一看那字就先赞叹舒心三分,轩辕凌恒怔怔看了看,拍案道:“好一句‘终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妙呀,妙!”
再看那是以“月”为题写诗词,他居然写出了“长空雁叫霜晨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以“月”为题写诗词,人们往往逃不脱“风花雪月”和“对月抒怀”,而如果有浪漫主义的情怀,如“举杯邀明月”(注:架空唐)之类的也是极佳之作了。只有他能写出“霜晨月”,在“霜晨月”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展示出了常人没有的豪情。
诗词一卷看下去,其中倒也有婉约的,也是意境美到极致,难怪卷上阅卷官全打了“甲等”。
再看经义,轩辕凌恒看第一道就已经心生共鸣,几乎都点在他心坎上,再下头对经义题的论述题全都言之凿凿。
一篇《教战守策》便不是科场临场挥的策论也足以让君王和文坛动容。
轩辕凌恒笑道:“太师有所不知,这姜飞絮原乃湖广姜氏的旁支,远在海外长大回归中土。虽然认识些显贵,到底在我大原没有什么根基。”
姜余和魏无忌再交好,但他姓姜,他与别家也是交好,不可能为了魏家的利益奋斗。虽出自姜氏,却是五代开外了,他几代长在海外。
张希文听说“没有什么根基”也就明白了。今科他们三人当考官,多是避开了实权极大的那几家。就算是张希文自己,他现在也只有个侄儿官居四品,儿子举人功名,是个雅士。
“没有根基”的人做事没有顾忌,而被除去同样是轻易可为的,他的仕途怎么样全凭皇帝做主。
不过“没有什么根基”虽然全凭皇帝喜欢,到底还有不好的地方。
这种人如果胆子太大,没有顾忌,没有家人,皇帝对他没有了可威胁的东西。
忽然副考官宋大人问道:“就是不知此子可否有婚配,或者有婚约?”
轩辕凌恒不禁想到了“隐/疾”,表情不禁怪异,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他出身姜氏,应该会医术。
轩辕凌恒道:“姜余是姜氏旁支,几代在海外,如今一人回归中土,应该还无妻室,只是婚约……”想想“江东四郎”叫他“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