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射部队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既然存在,就是有他们存在的理由,这理由就是骚扰和诱敌的作用。
正如之前所说的,骑射部队在风筝一支重甲部队时,即使把对手射成刺猬,也不能实质伤害到对手。但是如果把对方吸引到自己一方的埋伏圈里呢?自己的其他兵种就可以在埋伏圈里好好教对方做人!
一旦配合其他兵种,那么骑射部队的价值又变得很大了。
若是敌人比较穷,配备不齐那么多盔甲,那骑射部队的发挥空间更大了!
不过赵二之所以没有反驳高顺,一方面是为了照顾高顺的情绪,别初次探讨就闹不愉快。另一方面也是高顺说得一个观点很有道理,那就是农耕民族训练骑射手是极为不合算的。赵二的打算是,冲击骑兵自己这边来训练,而骑射手们,大可以直接去草原上招募现成的嘛!他邹靖不就招募了三千鲜卑骑兵吗?
历史上刘备担任平原相时,也特意招募了一批幽州乌丸杂胡骑。
赵二连忙把高顺扶起来,正要任命他为骑兵总训练官时,高顺又提出了他对步兵的见解。
原来高顺对步兵的看法,也同骑兵差不多,认为在盔甲质量上去后,步兵也应该以近战肉搏力量为主,远程投射力量为辅。原因还是在于铁质盔甲对于箭矢拥有良好的防护力。
对于这一点,赵二更是有不同的看法了,因为虽然自己一方的盔甲装备率,虽然属于很不错的了,但是自己的敌人们可不这样。草原上的穷鬼们就不说了,其他诸侯的也同样没好哪去。
弓弩的投射力量,对于他们这些敌人而言,仍然具有不小的杀伤力。
而就算是面对装甲不错的对手,步弓手的弓箭也不是那软绵绵的骑弓能比的,近距离抵近射击,仍然可以穿透铁甲的!
所以赵二对于这个问题,采取暂时回避的态度,对他道:“嗯……这个,贪多嚼不烂。咱们先把骑兵这块弄好了,再商量步兵的问题,如何?”
高顺见他说的有道理,便也没多想什么,接受了赵二给他的骑兵总训练官的任命。为了训练时方便,赵二直接表举了高顺一个骑都尉的职位。
关羽继续统领水军,他的官职仍旧是楼船都尉,只不过不再被限制于某一郡了,这一点同样上表言明,让朝廷那边登记一下。
同时上表的还有表举刘备为齐国相,同时监管全青州的政务。张飞为步兵都尉,掌管陆军。武安国、太史慈为军司马。分别为张飞、关羽的副手。
这一大串都写进表章里,发给雒阳。
雒阳的董卓一看,这赵二什么意思?你任命就任命好了,还要老夫来批准,是向老夫示好么?
哼,老夫才不稀罕。表举是吧?老夫要全给你否了!
董卓刚要下笔,李儒赶紧扑上来阻止,把董卓撞了个跟头!
董卓大怒道:“你干什么?”
李儒连连赔罪,然后劝董卓答应赵二的表举,说这是确立朝廷威信的好机会。
“主公,那赵二坐拥青州,麾下兵马钱粮无数,本来是没理由向您屈服的。他曾经与主公为敌,现在却又上表求主公同意他的表举,这是为何?那都是因为主公掌握着朝廷大义,占据着正统啊!他若不经过主公认可,擅自任命官职,则为叛逆也!故而不得不有求于主公。主公可立即批准其上表,这样一来,其他地方郡守刺史皆会效仿之,长久之下,主公您掌握朝政,就会渐渐被他们所认同了!”
董卓一听,觉得有道理,便当即批准了赵二的表举。
而后董卓又觉得既然对于赵二这种大患,都能通过行使朝廷权力来与之和好,再考虑到之前封袁绍官的先例,于是便决定将之前与他有怨的王匡、鲍信、张杨、孔融等人也相继封为太守。
另外还有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应劭、张邈等名士,也都封为郡守或者刺史,希望他们能感念恩德,支持自己。
至于州牧就不会封了,这个权力太大,容易威胁自己。
既然说到州牧,那么现在汉朝的另一个异姓州牧黄琬,就不得不防了。李儒当即建议董卓以朝廷名义发布诏书,征召黄琬入朝,升为司徒。
其他的州牧都离董卓很远,对董卓威胁不大。唯有这个豫州可就在他所在的雒阳的旁边,毗邻河南郡。那豫州牧黄琬掌握一州的兵马钱粮,万一对董卓不满,起兵征讨他,那威胁可就大了!不得不防。
不过好在这个豫州牧倒也识相,接了旨就过来上任来了。这令董卓十分满意。
据说黄琬儿子黄奎当时极力劝阻,苦劝他留在豫州,说这样就可以在未来参与什么争霸,当个盟主啥的。结果被黄琬一脚踹翻,怒斥其大逆不道,而后把黄奎关了紧闭。
批准赵二表举的圣旨到达了青州,这下最高兴的就是张飞了,他一直闹着要当官,这下终于也当上官了,而且是两千石的都尉……虽然朝廷不会发俸禄给他。
当然,朝廷现在并非是专门针对青州,而是对所有董卓控制之外的州都是如此。
自从董卓乱政后,各地州郡长官们,都或多或少地对此表达了不满,而表达不满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不再向朝廷交税。
郡长官也就罢了,州长官中,赵二是第一个拒绝向朝廷交税的。不过他的理由很充分:青州近期大雨频繁,黄河不稳,隐隐有犯水患的迹象。此时如果强行运钱粮进京的话,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