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中华苍穹>第四百零六章 战斗的意志

中国人打的真凶狠呀――观战的各国都被中国人拼命的打法惊住了。

俄国军舰全部排成一列,前五艘是各项性能最好的、火力最猛的五艘战列舰,紧跟在后面的六艘是性能尚可,火力相较前五艘稍弱一些的战列舰,最后面七艘则是性能最差的第三战队。然而中国人的第二战术分队是四艘战列舰和四艘重巡洋舰,在转向时还有一艘重巡退出战列线。中国第二战术分队以七艘军舰并排与俄国的前七艘军舰直接交火。如果说海琛四舰是战列舰属于同级战舰交战,那么宁海四舰则是以重巡在挑战战列舰。

重巡可以挑战战列舰吗?当然可以。驱逐舰也可以挑战战列舰,只是这种挑战需要付出多大代价获得多少战果,这其中是否值得罢了。当然,在各国现行的海军条例或是常规认知中,在海战交锋阶段,往往都是同级战舰交战。很少在海战的一开始就进行战舰的越级交战。所以中国人一开始用轻巡狂暴的击沉了俄国重巡奥尔济号,随后中国海军违反常规在敌舰射程之内进行u型转弯,然后就是以重巡去挑战俄国的战列舰。结果还未开战一艘军舰受创,开战不过十五分钟,中国二艘重巡退出战列进行修理,其它二艘重巡被迫躲入战列舰之后进行进攻。

中国海军一连串看似错误的决定,但在菲利曼特的眼里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此时的中国重巡足以挑战俄国的战列舰。首先中国海军炮弹比俄国同口径炮弹的爆炸威力要大,甚至比之英国的同口径炮弹还要大些,这些现象在最早的荣城湾海战中就有所表现,后来的对马海战、旅顺海战更是表现的明显。英国海军部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打入中国武器研究院,只能特意通过贿赂搞到了几枚中国的炮弹,拆开后发现装有大量黄色的粉末。强大的英国工业部总算仿制了出来,但性能还是略有不足。但比之俄国海军现在还是黑色炸药却强的多的,所以中国的重巡在火力上足以对抗俄国的战列舰。而重巡那弱于战列舰的装甲,在俄国可怜的命中率下也显的不那么重要了。中国有更高的命中率。加上203毫米舰炮的射速比305毫米更快,如果是一对一,相信最后获胜的一定是中国的重巡。

然而中国海军却采用了一种更新的战术,他们采用错位对阵。以二打一。海琛、海筹全力攻击俄国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海瑞、海宁攻击俄国战列线的第三舰博罗季诺号,宁海、海圻则对准了皇太子号,即便是兰芳单独一舰与纳瓦林号打的火热,同时还要承担纳希莫夫上将号和佩列斯维特号的支持火力。等于兰芳号一艘十年前的老式重巡与三艘战列舰交战,也未见落下风。这在各国海军史上都是不曾出现的,中国人真敢打呀,观战各国对中国的战斗意志深表佩服。而中国二打一的战术结果是,被攻击的俄舰几无还手之力,相信在另一战术分队抵达后就可以很快解决这些已经受伤严重的军舰,然后利用速度优势再次集中火力,将俄国战舰逐一歼灭。这应该是海战中以少打多的最佳战术选择。

此时的俄国舰队陷入一种难堪的境地。因为俄国的一字阵列中能与中国海军进行交战的自始至终都只有接触的几舰。等中国第二战术分队与苏沃洛夫公爵号开始并行后,俄国的第三战队的那些老式舰支一炮没放。但他们的速度也不足以追到前面去交战,事实上12节航速已经是他们的最高航速。经过一个小时的列阵转向和短时间交火,俄国的第三战队已不足以继续保持12节的航速,渐渐的有些掉队了。如今是进不了却也退不得。

中国的第二战术分队其实也很难过,作为战后即将退出主力序列的各舰,在这次战斗中承担着吸引火力的重任。二打一看上去很有优势,但他们又何尝不是被二打一呢。苏沃洛夫公爵号和亚力山大三世号的火力几乎全部集中在海筹身上,海筹号上已经是死伤一片,部分炮组甚至把后勤水兵都用上了。四艘重巡看上去打的有声有色,但重巡必竟还是巡洋舰级别,俄国命中率是低。但也不是零命中呀。战列舰的主炮还是能破开重巡的装甲,四艘重巡已经伤痕累累,刘步蟾不得不下令四艘重巡进行躲避。刘步蟾只希望第一战术分队能尽快赶过来好分担一部分火力。

此时的苏沃洛夫公爵号的指挥舱内一片慌乱,人的嘶喊声被爆炸声所掩盖。俄国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温斯特中将在刚刚的爆炸中摔倒进而昏迷。舰队一时没了指挥,舰长只能继续着司令官之前的命令接着向前航行。

罗杰斯特温斯特还是被拍醒了,他只觉得头上很疼很疼,整大脑里回荡着只有疼痛,以至于让他忘记了战争、忘记了职责。他看着身边的人朝他张着嘴焦急的说着什么,却一个字也没听听清楚。两耳充肆着嗡嗡的声音。他想站起来却四肢无力,甚至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有,他好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身边的人将他扶着站了起来,可自己跟本没有站着的力气,只是任凭别人架着他。地面在剧烈的晃动,身边的人好像也站不稳,靠在别人身上的罗杰斯特温斯特只能随着别人一起摇晃。

苏沃洛夫公爵号的舰长也在刚刚的爆炸中受了伤,但只是轻伤。他此刻看着他的总司令,心中无限哀伤――罗杰斯特温斯特已经无法指挥作战了。

“将中将阁下送到医务室进行治疗。”舰长只是吩咐了一句了事,而没有将总司令受伤的消息传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六章 战斗的意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