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毁刚刚签属的宗藩条例这种事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梁伍二人还是收到了皇帝的斥责电文。黑着脸的梁伍二人在面对向承德与山南山北二长老更是百般不待见,只是对于各种赔笑脸各种说好的三人,梁伍二人也实在黑不起心肠。
最终琉球政事确定:琉球王在成年之前留在北京由其母抚养,此间琉球国由摄政官向承德主理,山南山北二族辅之。凡需琉球王确认之事,也交由三人商议,只要其中两人认可之事,则加盖琉球王印以生效。为确保琉球王印不被滥用,而朝廷驻琉球领事王宠惠代掌琉球王印,并行监都之事确保琉球国政治稳定,其行为不得干预琉球内政,只有涉及琉球对外政治关系时,才有权过问。
说到底中国在名义上拥有琉球主权,而琉球在政治上和形式上维持独立,实际上在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依附于中国。而中国最重要是详细拟定国家宪法和宗藩条例,以确定中国对琉球的权利和义务,这也是对其它即将依附中国的藩属国管理的试行。而琉球也需要拟定琉球国的宪法,确定王族传承和继位的合法性。在目前,这是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方案。这就是朝廷特使抛出立宪方案,两族长老闻之是欣喜若狂。尚泰时期,老王爷一手掌握琉球政权,两族已被完全隔离在政坛之外。如今朝廷特使所提议的立宪方案就意味着两族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入琉球政坛,这自然深得两族长老之心。虽然琉球立宪并非采用英国式的虚君立宪,但实君立宪总比一王独裁的好。大方向定下来了,那就没有了主要矛盾,至于细节条文慢慢讨论就是。
而对于琉球提出要进行教育普及之事,朝廷原则上是同意的。只是将开始时间推到了一年之后。必竟朝廷在实施全国教育普及之前可是进行了十年的准备期,从校舍到教材、从先生配备到饮食采购,各项工作反复进行验证才敢开始着手推进。琉球连自己有多少需要上学的学子都不清楚。这工作怎么开展?所以给琉球一年的准备期,到少要先把人口摸查清楚吧。
对于人口普查这种事。琉球进行的很积极。朝廷派往琉球协助的户部官员才到,琉球上上下下就开始高速运转起来。琉球的人口普查才刚刚开始,西北诸地也纷纷向朝廷请求派员协助。西北诸地都是咱中国人用命从俄国人手里抢来的,出于各种原因可以给当地土著一些优待,但决不能把主权让出去。即使是残暴的皇帝,可以奴役自家子民来满足一已私欲,但也决不能牺牲自家儿郎的性命为他人作嫁,否则即便成一时之功名。也将受万世唾骂。然则此时朝廷却闭上了嘴巴,人不给话也不说一句。其实朝廷大员们心里乐开了花,本来就如何能光明正大的吞并西北诸地还束手无策,没想到琉球这么一闹反到给了一个好机会。仁义大国的脸面要维护,主权要收回,对这两项矛盾的问题,朝廷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没有得到最佳方案之前,对于西北诸国的哀求,只能视而不见,逼急了只能说。西北战事未宁,一切从缓。的确,此时的西北战事又起波澜。
首先是不甘心失败的尼古拉世费尽了心力。总算再次征召起三十万军队,在8月18日从萨马拉、萨拉托夫、伏尔加格勒兵分三路向刘盛体兵团扑来,刘兵团此时兵力已增加到四万中*队、二万日本军和五万藩属****,其兵力也就略多于其中一路俄军而已。面俄军的进攻,参谋本部制定以守为攻、层层阻击的战术以达到将俄军拖垮再着情反击的总战略。必竟中*队自开战以来还未败过一仗,虽然硬拼也有把握能守的住现有阵地,但战损过大就得不偿失了,战略撤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就连刚到前线的段祺瑞也是这么认为,但刘盛休却不这么想。
“俄国久败而未胜一仗。已成哀兵之势,其士气全无。若此时我军主动后撤。俄军士气必定有所恢复,这岂不是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俄军总兵力虽多但已分散。这就给了我军以各个击破的机会。再者此批俄军大多是临时征招的农民,尤其是伏尔加格勒方向军,其士兵训练比之鄂木斯克的农民军还不如。只要我军集中主力击溃最弱的伏尔加格勒方向军,其它两路军队必然闻风而止不敢进攻。”
这个想法其实参谋本部也商议过,从战略的角度看,如果能在进攻中击溃俄军,在将来的政治谈判时中国自然能更加理直气壮。但是这个方案有风险,首先为了能达到彻底击溃一路俄军的目的,那么进攻部队必然要集中尽可能多的主战部队,并配备主战武器。不然进攻部队与俄国打成胶着状态,那整个战略就彻底失败。进攻部队多了,防守部队的兵力自然少。而敌人可是已经丧失理智的俄国独裁皇帝,万一他拼着损失一路大军换取其它两路大军攻占乌拉尔斯克,然后挥兵从后侧包抄进攻部队,那最终可能会损失一路大军。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俄*的战略呢?这可是远离本土十余万里的地方,孙悟空都需要翻一个筋斗的距离,一但进攻部队被困,那可是连救援的机会都没。中国战胜的局面基本已经确定,要是这时突然损失一路大军,中国政府就被动了。正是出于风险性的考虑,所以参谋本部才选了这么一个折中的方案。
刘盛休拉着段祺瑞秉烛夜谈,天亮时分段祺瑞发报参谋本部建议执行刘盛休的计划,并附上行动方案。参谋本部需要商讨,电文来回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