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1008.第1008章 多事之秋

1933年三四月份,当李晓峰同图哈切夫斯基围绕发动机问题展开激烈交锋的时候,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一些极其深远的变化。

3月1日,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被迫第二次逃离德国,前往俄国避祸,原因自然是国会纵火案。在希特勒的指示下,所有的罪责都被嫁祸给了德国共产党,作为德国共产党灵魂领袖的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自然是纳粹首要消灭的目标。好在某仙人一直在关注德国的情况,又一次在极其危险的形势下将这两位救了出来。

不过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虽然侥幸逃脱了,可是恩斯特.台尔曼却和历史上一样被盖世太保逮捕,扔进了监狱,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位恐怕是看不到二战胜利的曙光了。

惨遭不幸的不仅仅是恩斯特.台尔曼,在世界的东方,阴险残忍的日本魔鬼也不甘于仅仅获得中国东北,他们罪恶的手掌忽然伸向了关内。3月4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所部不占而逃,日军仅仅以128人的骑兵部队就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承德,热河沦陷。

还是在3月4日,长城抗战爆发,从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份,血战三月,中国军队终由于军备不良、战力消耗殆尽、战略位置丧失而撤退。

依然是3月4日,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

3月15日,中共获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红军迅速壮大到八万人规模。

3月23日德国国会通过授权法案,让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可以通过任何法例,而不需要议会同意。

这个三月几乎是眼花缭乱的三月,在今后十余年里霸占历史舞台的那一批人已经走上了前台,并不断地发挥着影响历史的能力。

而这个月对于苏联来说也是好消息和坏消息参半。德国的形势急转直下,几乎可以说纳粹已经暴露出了敌视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本质。不出意外的话,今后双方必然兵戎相见。对于列宁来说,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李晓峰的警告余声未停,德国就发生如此显著的变化,之前亲苏的德国几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反共的急先锋。

这让导师大人感到了深深地忧虑,他很担心纳粹在本身野心以及英法帝国主义的纵容下铤而走险。更担心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会很快爆发。

在政治局,他十分忧虑地提出了这种担心,并获得了其他大长老的一致赞同,政治局一致认为很有必要警惕德国之后的行动,必须在德国人打响反共第一枪之前做好战斗准备。

坏消息不光是来自德国,从中国传来的情报也是相当值得警惕。日本人在获得东北之后,野心不光没有得到满足,反而愈发的肆虐起来。其触手开始伸向中国关内以及内蒙、河北,而且不断地在中东路以及边境问题上跟苏联制造摩擦。很显然,这个东方小矮人的贪心恐怕是欲壑难填了。

远东方面就不止一次的向莫斯科发出警告,言明日本人很有可能对苏联也采用类似九一八事件中的那些手法,更直言将来很可能同日本发生直接的军事摩擦。

对于日本人,列宁没有任何好感,实际上每个俄国人都不会对日本人有好感。日俄战争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1918年日本人更是直接侵占了俄国的远东领土,并且这个贪婪的邻居一直毫不掩饰的表明他们对土地尤其是西伯利亚的渴望。对于这样的恶邻,谁能放心?谁又敢放心?

摆在列宁和政治局面前的是两个方向的两大问题,西边的德国人和东边的日本人将是苏联未来最重要的战略假想敌,甚至暂时超越了老牌帝国主义,比如英法之流。

好在这个月政治局获知的不全是坏消息,在中国南方,中国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面对四十万人的包围,弱小的红军以弱胜强,真心是殊为不易。这个消息让列宁等人是相当的欣慰,弱小的中国红军都能表现出这等战斗力,不正是说明了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大吗?

为此,列宁还专门通过共产国际的名义给中共发去了贺电,这一封贺电中超规格的用了很多褒奖和期待的字眼,看起来导师大人和政治局是相当期待中共接下来的表现了。

不过对此,李晓峰却高兴不起来,作为一个熟知历史人,他非常清楚,三月份的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将是一个休止符。从五月份开始“炮党”的第五次反围剿就在积极的筹备之中,在当年的九月第五次围剿就将开始。而这一次内乱不止的中共将走向一条错误的军事路线。所以这点儿短暂的喜悦很快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焦头烂额。

不过这些事儿李晓峰准备烂在肚子里,因为中国南方的事他根本插不上手,隔得太远了。而且共产国际一直不是他的地头,那里是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的地盘,而跟这两位他是一直不对付。别说现在中共的形势看上去不错,就算中共的形势很不好,那两位也不会允许他在这个问题上指手画脚。

而且李晓峰也没打算在这个问题上指手画脚,因为中国的革命远比俄国的革命复杂,列宁可以领到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但是让他去中国试一试?估计满头是包都算轻的。反正从历史的走向看,中国会选择最适合他们的道路和领导人,李晓峰完全不必越俎代庖,在远东问题上,他只要抓住一个重点——日本人就可以了。

说实话,在当时的苏联,对日本究竟应该持何种态度和策略真心是一个大问题。远东地广人稀,长久以来基本没有被大


状态提示:1008.第1008章 多事之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