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1216.第1216章 争锋相对

请注意,支持冰岛独立不过某仙人第一步反应而已,而且也是动作最小的反应而已。说白了,这就是给英国一个警告,告诉他们,在丹麦和挪威问题上,苏联有决心也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利益。

当然,如果英国人还不开窍,还企图搞小动作,那接下来某仙人的反应会更加强烈!

那么英国人开窍了没有?很遗憾,没有,约翰牛们依然感觉十分良好,以为自己还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以为自己就是太阳,其他的国家就该像星星一样围绕着他们转。

所以对于苏联的“出格”反应,英国人十分愤怒,不断地有声音叫嚣着要给苏联一点颜色看看。而这种叫嚣很快也升级为了实际行动,很快在艾登开始游说美国,希望美国暂时将苏联排斥在租借法案之外,理由是,红色苏联对民主国家构成了实质上的威胁。

而对于英国人的这一提议,美国国会经过反复讨论和辩论最后表示接受,表示在苏联在改变既定态度之前,不会将其纳入租借法案。

很快英国舆论就有些得意洋洋了:“北极熊始终都没有搞明白一点,他们自以为很了不起,很重要,但实际上却一钱不值!”

此时,面对英美的压力,政治局内部又是什么态度呢?托洛茨基认为,还是应该以大局为重,现在的重点是打赢卫国战争,先战胜德国,在此之外的事情可以暂时搁置,或者干脆放弃。

实事求是的说,托洛茨基这种抓住主要矛盾的策略是正确的,属于政治家的大智慧。但是在当前的苏联政坛,这种智慧并不为人所喜,不管是在中央委员还是在政治局,另一种强硬派的意见才是主流。

“这是赤果果的要挟!”李晓峰慷慨激昂地说道,“一些国家以为伟大的苏联暂时遇到了一点困难,就可以狮子大开口,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打压我们。但是苏联人民是绝不会屈服于强权和暴力的,让租借法案见鬼去吧!我们不稀罕,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一样可以击败敌人,一样可以赢得胜利!”

不得不说,相当一部分十月革命的老革命都有一种人定胜天的情怀,当年闹革命的时候,形势比现在还要险恶得多,协约国和同盟国一起要扼杀十月革命,但是最后胜利的是谁?当年那么惨都能撑过来,现在条件好了上百倍,凭什么撑不过来!

按照老革命的想法,咱们不光要咬牙坚持下去,还要主动出击,狠狠地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很快在中央委员们的一致呼吁下,政治局通过了一项决议,冻结同英国的一切经济与军事合作,比如英国在1940到1941年在苏联订购的所有36型护卫舰全部无限期停止交付。

要知道,现在英伦三岛可是被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勒得喘不过气来,而此时,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给英国的“驱逐舰”又实在不咋地。总而言之,这一突发情况让丘吉尔大吃一惊,他不得不立刻命令艾登紧急赶赴莫斯科。

“我们是有协议的,也是有合同的,贵国政府如此行事,也太没有契约精神了吧!”艾登怒气冲冲地向李维诺夫质问道。不过后者却是四平八稳地回答道:“我国政府将退还贵国已经支付的款项,这难道不是在遵守契约精神吗?”

这种回答让艾登怒不可遏,对大英帝国来说,钱现在并不是特别重要,而且之前在苏联采购护卫舰的时候,也仅仅付了一点订金,这点儿钱都干啥的?大英帝国现在迫切地需要专业的反潜舰,而不是那点儿英镑。

所以他再一次强硬地要求道:“我国政府坚决要求贵国履行合同,否则这将极大的影响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面对这种威胁,哪怕是亲英美的李维诺夫也不爽了,他立刻给顶了回去:“我国政府不会再履行任何同贵国签订的涉及到军事领域的合约,这是不可能改变的。至于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外交大臣先生,你觉得在当前这个很重要吗?”

李维诺夫最后一句话就是赤果果的嘲讽了,英国人的友谊对当前的苏联很重要吗?英国能帮着分担红军在东线的压力?英国能支援给红军迫切需要的物资?这两项跟英国都没啥关系,而且英国人还在暗地使坏,让苏联从美国获取战略资源的路子都被堵死了,这算什么狗屁的友谊。

艾登有些不信邪,在李维诺夫这里没有打开局面,又跑去向托洛茨基抗议,只不过托洛茨基虽然有心入盟,但这种大事绝对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现在中央委员会对英国和美国的感官不是一般的糟糕,根本不可能满足英国人的任何要求。

艾登气咻咻地走了,他没能达成任何目的。而他的负气离去也预示着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同盟暂时没可能建立起来。并且还很有可能触发窝里斗的剧目。

比如在艾登返回伦敦之后,英国政坛就弥漫着一股子惩罚苏联的论调,这种调子是如此的有市场,几乎是一夜之间风靡英伦三岛。甚至英国的陆海空三军都在严肃地探讨这种可能。其中以皇家海军的方案最为现实。

皇家海军的方案是集中海军的主力配以海军陆战队,一举夺回冰岛!英国人大概是觉得——北极熊你丫不是让冰岛独立吗?那老子就抢过来先,看看到时候怎么打肿你的脸!

甚至英国的政客们也觉得这个方案不错,有“丹麦流亡政府”在,夺回冰岛法理上不会有任何问题。而且冰岛离英伦三岛近,离苏联远,来一次奇袭,完全可以


状态提示:1216.第1216章 争锋相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