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波什尼科夫自然不仅仅是给潘菲洛夫施加压力,这意义不大,毕竟敌我双方的实力太悬殊了,正常人都不会相信一个步兵师,而且是一个刚刚完成重建不久的步兵师能够抵挡住德军五个军的围攻,这不现实,或者说是梦呓。
正常人都会马上调集援兵去增援潘菲洛夫,沙波什尼科夫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他要履行这道手续还得通知一下陆军总司令部,得去总参谋部报备一下。毕竟基辅周边关系重大,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改变原定的作战方案的。
叶戈罗夫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处于忙乱中,陆军总司令部刚刚建立,一切都在草创阶段,混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他这个陆军总司令部还不比海军和空军总司令,那两位可以不鸟图哈切夫斯基,图哈切夫斯基也不太关注空军和海军。而陆军不一样,这是图哈切夫斯基重点关注部门,而且陆军总司令部从成立开始就是分总参谋长指挥权力的,双方围绕的权力自然不可能和睦和谐。
反正从叶戈罗夫到任以来,图哈切夫斯基就没少给他找麻烦,明里暗里的争夺对军队的指挥权,弄得叶戈罗夫不胜其烦。好在叶戈罗夫也不是一般的苏联元帅,他和图哈切夫斯基是平起平坐的,而且在去中亚军区之前干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总参谋长。不客气地说,他在总参谋部、在陆军是门生故吏遍地,图哈切夫斯基想一脚将他踩下去还真不可能。
而这也是叶戈罗夫能够从中亚军区那个鬼地方返回军委的重要原因,在当前除了走不开身的布柳赫尔,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顶住图哈切夫斯基了。由他在这个风口浪尖出任陆军总司令部,才能挡住图哈切夫斯基的干涉,真正的完成对总参谋部的改革。
所以,这一段叶戈罗夫确实很忙,当然,他也很充实,比之前在中亚军区坐冷板凳时简直像年轻了十岁。爆发了百分之两百工作激情的叶戈罗夫将陆军总司令部的工作支撑了起来,虽然忙,虽然有些混乱,但他绝不会丢掉重点。
所以当沙波什尼科夫反馈的情报摆在他案头时,这位新任陆军总司令立刻就高度的关注起来,他亲自给沙波什尼科夫打电话了解情况,然后亲自赶到图哈切夫斯基的办公室,同图帅一起商讨对策。
“情报确切吗?”图哈切夫斯基是不太相信的,所以他一再地追问情报的真实性。这让叶戈罗夫都有点不耐烦了:“沙波什尼科夫同志已经亲自向潘菲洛夫同志核实了相关情报,还特意派出了侦察机进行了补充侦查,可以确信,在科诺托普以西有大量的德军在集结,其中装甲部队为数众多!”
图哈切夫斯基眉头紧锁,死死地盯着地图,仿佛上面有美女一样,良久他才问道:“亚历山大.伊里奇同志,您的判断呢?”
做出军事判断可不容易,肯定不可能像诸葛亮那样掐指一算就得出神机妙算。现代战争中尤其如此,每一个判断都凝结了无数参谋人员的智慧,叶戈罗夫来之前也让部下做出了推断,再通过他的综合考量,他做出了两个判断:“第一,德军是冲着哈尔科夫去的,第二,德军有可能乘机北上向莫斯科继续突击。”
这是叶戈罗夫的判断,那图哈切夫斯基的判断呢?应该说是很相近的,只不过图哈切夫斯基认为德军瞄准哈尔科夫的可能性更大。毕竟莫斯科还很远,而且以德军当前所拥有的突击力量,显得过于单薄,只要沃罗涅日方面军顶上来,完全可以挡住德军的兵锋。
所以在当天晚些时候,他呈交:“初步判断,德军袭占哈尔科夫的可能性更大。是否让基辅军区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建议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抽调部分部队前往哈尔科夫一线。”
从图哈切夫斯基的这份报告中,能看出两点,第一,他对潘菲洛夫和步兵第316师没有多少信心,不认为该师能在科诺托普给德军制造多少麻烦。所以他建议沙波什尼科夫直接增援哈尔科夫,免得走弯路。
而第二点,则又是图哈切夫斯基的小算盘了,表面上看他建议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增援哈尔科夫是合情合理,毕竟这个方面军离战场最近,能尽快的赶到。
但是,也必须看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压力不小,此时乌克兰第一和第二方面军的主力依然在基辅一线同德军对峙,客观上说兵力还是比较紧张的。从这里抽调兵力并不是个好选择。
比如沙波什尼科夫在给叶戈罗夫的报告中,就希望沃罗涅日方面军尽快南下,最好是由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一起承担增援哈尔科夫的压力。
而现在,图哈切夫斯基的态度很明显,这就是拒绝了沙波什尼科夫的建议,他不准备让沃罗涅日方面军尽快南下,希望将这个方面军留在二线。
原因吗?自然还是为了图哈切夫斯基朝思暮想的明斯克反击战,眼下他觉得乌克兰第二方面军恐怕是调不回白俄罗斯了,而仅靠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又不可能完成反击作战。看了一圈,不管是波罗的海方面军还是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都不具备增援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能力。现在,在战场上唯一战斗力还过得去,兵力也比较充足的就是新组建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了。
图哈切夫斯基自然是把主意打到了这个方面军头上,如果能将该方面军调到白俄罗斯,那明斯克反击战还是有戏的。
问题是,图哈切夫斯基的这种想法想要实现有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