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1361.第1361章 交易(下)
奇地问道。

李晓峰讥笑了一声:“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作为穿越者,李晓峰了解谢.列.平,那个家伙真心是茅坑里的石头,历史上那种形势下都不畏惧任何压力,如今还有一个铁面人师傅做偶像,其战斗力恐怕比历史上还要强大。托洛茨基不搞这一套还没啥,搞了反而让谢.列.平记住了托派,将来恐怕是绝不会手软。

只不过托洛茨基并不知道这一点,他对自己的手法还比较满意,所以在本年度center委员会第一次全会上高票通过了增补谢.列.平同志的决议之后,他立刻就催促李晓峰落实承诺。

“对日宣战的时机还不成熟,红军的战斗力不能支持两线作战。但是鉴于托洛茨基同志的强烈要求,和盟国的实际困难,我认为必须采用变通的手段解决问题……”

当李晓峰提出将红海军的主力舰租借给美国时,托洛茨基脸上的表情就很精彩了。因为这个办法实在是太简单了,为什么他就没有想到呢?说实话,他现在真心想反悔和赖账。

连托洛茨基本人都有这种想法,可想而知托派的其他大佬是什么态度了。很快乌利茨基就很气愤地说道:“这是什么办法?军舰可以租借,难道红海军的官兵安德烈同志你也打算将他们租借出去吗?”

拉狄克也攻击道:“太荒唐了,这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的做法!”

一开始李晓峰还讲道理,解释道:“人员当然不能租借,但是可以组织志愿军嘛。苏联青年志愿帮助美国人民抵挡日寇侵略,这没有什么不可以嘛!”

但是乌利茨基和拉狄克依然有些不依不饶,这就给李晓峰惹火了,很快这厮就翻脸了:“既然很多同志不同意这个方案,那就当我没说好了。这个问题就搁置吧,等我们击败了德国纳粹再打击日本法西斯好了!”

乌利茨基和拉狄克顿时就傻眼了,他们这才想起,某人现在赖账是一点压力都没有,真要鸡蛋里挑骨头,某人直接就宣布不玩了,你们托派爱咋地咋地。

托洛茨基一看不妙,赶紧站出来打圆场:“我认为安德烈同志的提议很好,是现阶段解决这个难题的好办法。我建议立刻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还要讨论些什么呢?自然是那些法律上的繁文缛节问题。毕竟要“租借”出去的是红军的现役装备,苏联现有的法律没有相关条文的支持,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不是。

好在这在苏联确实不是什么问题,政.治局有了一致的决定,去苏维埃走个过场就行了,很快苏维埃就紧急召开了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战时红军租借法案》。

解决了法律的障碍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通知美国了,毕竟美国人是不是能接受这种形式的援助还不好说。实际上罗斯福确实吃了一惊,之前之所以向苏联求援,不仅仅是因为暂时只有苏联能提供类似的援助(皇家海军主力还在地中海和大西洋陪德国海军和意大利海军捉迷藏,而且英式航母速度和载机量也确实是问题)。除此之外,罗斯福其实也是在试探苏联的态度和故意给苏联出难题,有故意逼迫苏联提前对日宣战的目的。

谁想到俄国人竟然这么有创造性,直接学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将红海军的主力舰和人员就这么租借给美国海军了。这真心是出乎意料,尤其是当他听说提出这个方案的是某仙人时,又一次对左右心腹和朋友说到:“未来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德烈.彼得洛维奇,这个人很厉害!”

接下来皮球就在美国人这边了,究竟要不要接受苏联的好意呢?经过一番不算激烈的讨论,在罗斯福的支持下,美国人表示接受。而且很快美国人的注意力就转移到红海军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支援上了,如果依然仅仅是形势上的,那真心没啥意思。

说实话,托洛茨基也担心李晓峰在这一点上耍花样,只不过让他们意外的是,这一次某仙人是异常的大方:

“红海军暂时拥有五艘航空母舰,突击者号并不适合舰队决战,而且按照原定的方案,今年四月份就将入坞检修和改装,所以将其排除在外。列宁格勒号和莫斯科号刚刚完成改装,正在进行适应性训练,战斗力也成问题,我认为也可以将其排除,而且在未来在北大西洋保留两艘航母对红海军也是有重大意义的。所以我认为可以将明斯克号和基辅号暂时租借给美国。”

一开始托洛茨基听某仙人说这也不适合那也不合适时,是凉了半截腰的,好在最后某仙人还留下了明斯克和基辅号,否则他真心要骂街了。

不过这并不是全部,因为接下来李晓峰继续说道:“仅仅支援两艘航母,意义并不是特别大。为了保证明斯克号和基辅号的安全,也为了给日寇沉重的打击,提供一支完整的舰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当李晓峰说这番话时,托洛茨基真的很开心,一支舰队不可能只有两艘航母吧?还得配点巡洋舰、驱逐舰吧?

实际上李晓峰也比想象中还要大方,他还提供了四艘战列巡洋舰:“考虑到唯一能跟上航母作战并提供贴身保护的仅有两艘经过改进的前拜仁级战列舰和另外四艘战列巡洋舰,而前拜仁级战列舰需要留在北大西洋,那么提供四艘战列巡洋舰就很必要了。除此之外,为了构建完善的防空和护卫网络,四艘重巡洋舰和四艘轻巡洋舰也很有必要……”

最后,李晓峰提供了一只很强大的舰队:两艘航母


状态提示:1361.第1361章 交易(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