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1375.第1375章 康斯坦察
的情况。

连续两次攻击失败,让华西列夫斯基意识到低估了眼前的对手——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摆在华西列夫斯基面前的问题一大堆:部队的训练、协同以及最重要的弹药和燃料补给,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去解决。这一次华西列夫斯基学聪明了,他将下一次进攻时间放在了六月上旬,并且在上报时还用了“视情况而定”的字眼,给自己留出了足够的余地。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康斯坦察的保卫者也知道时间宝贵,耶内克忙于加固战线和工事的同时还将那些他认为靠不住的罗马尼亚军队从一线上撤了下来,集中安置在了康斯坦察市区。对另一边对战事异常关注的希特勒在短短三天之内接连下达了两次死命令:“一定要守住康斯坦察!直至最后一个人!”

不光是在口头上,这位元首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了自己的决心——不仅向康斯坦察增派了一个团约两千余人的有生力量。当然数量是少了点,但元首还是用这种行动充分表达了他的态度,只不过这些被增派到康斯坦察的士兵真心是炮灰,他们的未来将是一片漆黑。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士气,希特勒还指示为战斗在康斯坦察的英雄们发双饷,并允诺所有参加防御作战的人都可以在战争胜利之后第一批获得俄国的土地。而那些开小差临阵脱逃的人则将被立刻枪毙!

但是耶内克十分清楚,康斯坦察陷落可以说板上钉钉,那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在这位古板的德意志军人眼中,手下士兵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如果不想失去这整整一个集团军(包括罗马尼亚部队),那么就必须进行大规模撤退,也就是说希特勒必须改变他的初衷。

虽然明知不可为,但耶内克上将还是决心进行最后的尝试。5月28****亲自飞往狼穴,试图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希特勒确信崩溃已经不可避免,撤退才是十数万将士的唯一出路。

耶内克显然不够了解他的元首,康斯坦察的特殊性决定了即便是搭上整整一个集团军,希特勒也绝不会不战而退的。更何况康斯坦察的德军残余部队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加强军,即使撤出来也不可能对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的局势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反若是留在康斯坦察,可以牵制红军两个集团军(亚克尔曼的战斗结束之后,红旗独立滨海集团军被加强到了华西列夫斯基的方向,而托尔布欣的第41集团军则前往增援科涅夫),这么“划算”的交易希特勒是肯定不会错过的。更何况康斯坦察一旦马上陷落,那将沉重地打击罗马尼亚人的士气,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好说了。

所以耶内克的“慷慨陈词”非但没能打动他的元首,还惹得希特勒火冒三丈,他气愤地解除了耶内克的一切职务,并宣布耶内克将永不叙用,取而代之的则是阿尔门丁格尔中将。

德国人走马换将,而华西列夫斯基则从前两次仓促的进攻中学到了很多。五月下旬,他和新上任的红旗独立滨海集团军司令员谢苗.伊里奇.波格丹诺夫中将共同向大本营起草的一份康斯坦察总攻计划中将第三轮进攻发起的日期定位6月5日。

而对于这个总攻日期,其实在当时是有争议的,军.委的主要领导,比如说李晓峰,他认为时间还是太仓促了,鉴于康斯坦察是块硬骨头,华西列夫斯基和波格丹诺夫最好准备得更加充分一点才好。

按照李晓峰的意思,对康斯坦察的总攻不要早于6月15日,但是他的提议却遭到了托洛茨基的坚决反对,老托强烈地要求进攻只能提前而不能推迟,最好是越快越好。

从军事的角度说,老托这就是瞎胡闹是意气用事,按道理说老托的水平应该没有这么低,那么老托为什么这么着急呢?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军事方面的,另一个则是政治方面的。先说军事方面的原因,老托之所以这么着急要拿下康斯坦察,因为他还瞄着布加勒斯特呢!老托是迫切地想要提高华西列夫斯基在军方的地位,怎么样才能做到呢?自然是战功越大越好,而现阶段布加勒斯特无疑就是一个刷战功最好的副本。

托洛茨基自然是希望华西列夫斯基尽早解决康斯坦察然后掉头西进直取布加勒斯特,他希望华西列夫斯基能抢在科涅夫的前头拿下罗马尼亚的首都。

此时,科涅夫和托尔布欣的部队正在猛攻布泽乌,拿下这座城市也就是最近几天的时间了。一旦科涅夫拿下了布泽乌,将能直取布加勒斯特北面的普洛耶什蒂。之前有说过,普洛耶什蒂离布加勒斯特真心是很近很近,你说老托能不着急吗?

当然,老托也不是一味的只为自己小集团的私利着想,尽快解决康斯坦察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自从红军在五月份攻入罗马尼亚以来,罗马尼亚法西斯政权的统治力遭到了空前的打击。随着红军在罗马尼亚高速挺进,其法西斯政权已经是摇摇欲坠了。罗马尼亚内部的反对者已经开始暗地里同苏联接触,寻求和平解决罗马尼亚问题的方法。

如果这个时候能拿下一座像康斯坦察一样重要的大城市,那将更加沉重地打击罗马尼亚法西斯份子的势力,将迫使罗马尼亚更快的改变他们的选择。如果能够兵不血刃的迫使罗马尼亚投降,那德国人的南线将开一个巨大的天窗,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彻底地改变苏德战场的态势。

自然的,出于政治考虑,托洛茨基也希望华西列


状态提示:1375.第1375章 康斯坦察--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