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1562.第1562章 红脸白脸
能性不存在吧,以希特勒的巨大政治价值,不要说是活的,就是死的,以北极熊那个尿性,也会拿出来好好利用。这一次让他跑了,对俄国人来说是相当的难堪,我看他们没可能在这个事情上说谎。”

实际上李尔文也仅仅是有这方面的猜测,认为应该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摩俄国人。她认为刚才那个说法可能性确实不大,之所以她要首先提出来,也就是给丘吉尔提个醒,每一次某人都能出奇制胜,不得不防啊!

丘吉尔也点点头:“那个安德烈.彼得洛维奇确实难缠,这样吧,你派几个得力人手沿着这个方向也侦察一下,确保万无一失。不过重点还是放在追踪希特勒的行踪上,他逃出柏林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之前安德烈.彼得洛维奇的指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梵蒂冈这次确实插手了。”

战后有大量的资料显示,梵蒂冈的不少高级神职人员确实协助高级纳粹潜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纳粹的那一套是很符合梵蒂冈的味口,那帮货一直都是种族主义的支持者。

李尔文点点头,保证道:“我会跟进梵蒂冈这条线,不过瑞典和瑞士那边也不能放松,根据我掌握的情报,有大量的纳粹正在想方设法的逃往这两个国家,尤其是瑞士,聚集了一大批纳粹和他们的财富。”

丘吉尔又吐了一口烟雾:“瑞士确实闹的不像话了,必须给他们一个警告,真以为大发战争财,就可以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跟我们抢金融大权了。我会授权外交部给他们一点颜色的。”

李尔文提醒道:“还必须注意土耳其,这个国家的情况有点不对劲,有大量的纳粹正涌向那里,我很担心俄国人借题发挥。”

丘吉尔也露出了忧虑的神色,现在世界问题仅仅剩下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了,第一个关键点就是土耳其,作为封锁苏联的第一线炮灰,这帮货在入盟谈判中可是不断地试图要高价,搞得他和美国人都很头疼。如今俄国人是越来越不安分,可这帮土鸡却是不开窍,还妄图捞一笔,你说这气人不气人。

而第二个关键点就是华夏了,随着日本投降,围绕在华夏的鬼子究竟应该向谁投降的问题上,刮共双方是吵成了一团,那架势比菜市场还要热闹。更糟糕的是,以丘吉尔对华夏的了解,蒋某人是绝对不会和t共和平共处的,不排除这个秃子借题发挥就此掀起内战。

说实话,丘吉尔真心不想参合华夏的那一摊烂事,而且他也不看好蒋某人,那货抗战中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但是又野心勃勃。如果是以往,英国和美国联手能稳稳压住苏联的时候,这种野心还没有大问题,如今显而易见的是苏联占据全面上风,那几颗原子弹的杀伤力太大了,让英美都有些束手束脚,根本就不敢跟苏联来硬的。一旦蒋某人这个猪队友妄开战端,惹火了毛子,容易打出真火,搞不好就是三战爆发。

丘吉尔真心是没有打三战的准备,所以是不断地联手杜鲁门对蒋某人发出警告,要求其务必克制。这会儿,美国人正派了马歇尔率领的特别代表团前往华夏调停,看能不能两边都满意。

总而言之,丘吉尔觉得自己的事儿还真多,这些乱七八糟的都没搞利索,希特勒这里竟然还有幺蛾子,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丘吉尔这边准备走一步看一步,李尔文那边却是全力的发动了,她本能的知道涉及到苏联的事儿一定不简单,希特勒这档子事儿绝对是小不了,甚至她觉得这里面肯定是有大阴谋。因为苏联的反应怎么看都像是奔着搞事去的。

五月五日,也就是残余的德军准备跟苏联红军谈判商量怎么投降的关键时刻,李晓峰以苏联人民委员会的名义突然又发布了一条消息:“根据苏联相关机关的追踪调查,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认定,希特勒确实还活着。他以及其党羽成功的逃出了柏林,在其同情者的掩护下逃往了瑞士。现在我仅代表苏联政府正式对瑞士政府发出警告,不要试图包庇这些罪犯,否则你们必将遭受正义的制裁!”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整个世界都震惊了,最害怕的自然是瑞士人,连忙站出来赶紧澄清,就差没有指天立誓说希特勒不在他们那儿了。

当然,同样被震惊的还有英国和美国,不管是丘吉尔还是杜鲁门,当时的唯一想法就是:“老毛子这不是准备向瑞士泼脏水,然后一举将其占领吧?”

这种可能性并不是没有哈,如今大半个欧洲都已经被苏联收入囊中,又用原子弹震慑住了英美,正是他们气焰最嚣张的时候,保不齐俄国人就生出了拿破仑当年的想法——一统欧洲。

而且打瑞士还对苏联有实质性的好处,纳粹的大量财富都流入了这个国家,拿下瑞士就等于是德国跌倒苏联吃饱啊!

对于丘吉尔和杜鲁门来说,不喜欢瑞士是肯定的,毕竟在二战中瑞士的态度太暧昧了,老是跟德国人眉来眼调还不算什么,最关键是的瑞士捞了不少钱啊。就拿丘吉尔来说,他都有心给瑞士宰了打土豪分田地的。

更主要的是,瑞士这个地理位置也是不错,欧洲的正中心,拿下了瑞士就直接推进到了意大利一线,万一哪天三战爆发,苏联红军的铁甲洪流就可以第一时间向亚平宁推进。

所以哪怕是丘吉尔和杜鲁门不喜欢瑞士,此时也不得不从大局出发,必须遏制苏联的冲动,必须保住瑞士。所以他们一边警告苏联没有证据


状态提示:1562.第1562章 红脸白脸--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