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1565.第1565章 准备

对英国、美国为首的西欧来说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位了,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什么东风呢?自然是等着苏联动手了。按照他们的安排,一旦苏联在土耳其动手,那么他们也会在世界其他战场同时发动,这一次定要将老毛子坑得生活不能自理。

民.主自由的领导人们是摩拳擦掌,但是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却是值得玩味。当他们做这么多准备工作的时候,竟然没有一家想过要把相关情况通知土耳其。不得不说,这相当的有意思了。

为什么自诩为了民.主、为了自由,标榜开明公正的英美完全没有向土耳其人通风报信的意思呢?是忘记了吗?

还真不是,这是故意的,或者用英美的话说:“这是民.主的决策。”

是的,为了英美和西欧的利益,需要一个傻乎乎的土耳其。如果让土耳其知道苏联的真实态度,那么傻乎乎的土耳其还会跟苏联硬抗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土耳其人没有那么傻。他们之所以有胆子跟苏联叫板,无非是因为有英美撑腰而已。如果没有英美,土耳其人早就吓尿了,会立刻同意苏联的要求,不就是自由通行权吗?给了。

而英美为了让土耳其坑苏联,是故意隐瞒了消息。一方面他们嘴上给土耳其撑腰打气,另一方面却做好了让土耳其背雷的准备工作。

五月九日,这一天很特别,在这一天纳粹德国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意味着血腥的二战终于画上了终止符。在这场起于德国的战争最终也终止于德国。而这场有德国人发动的战争也全面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从十八世纪开始,这个世界就由英法两个国家主导。所有的世界秩序,所有的游戏规则完全由这两个国家一手制造。不客气地说这两个国家主导了世界两百多年。两百年不断有国家试图挑战由英法打造的体系,有俄国人、有德国人,但是他们都失败了。

但是在1940年,这个体系终于终于崩塌了。英国再也不是世界一哥,而法国更是沦落到不堪一击的程度。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新一代的世界老大之争将在美苏之间展开。这场新的争霸在德国竖起白旗的那一刻正式爆发,而土耳其危机就是双方交手的第一回合。

在第一回合正式开始之时,还发生了几件影响十分深远的事情。第一是苏联的新一届大会正式确定了日期,五月十五日。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权力交接,代表着十月革命的双核之一的托洛茨基正式告别政治舞台,也意味着苏联第一代领导人正式退居幕后。苏联的第二代领导人将粉末登场,未来的二十年将看斯维尔德洛夫和李晓峰的了。

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权力更替,苏联成立的前二十年是卧薪尝胆的积累期,而未来的二十年则是一鸣惊人的上升期。

当然,说这些还早,托洛茨基还有些任务没有完成。也许作为一个核心领导他是不太合格的,他的任内几乎没有做出多少夺目的成绩,但是领导苏联打赢卫国战争就是他最大的功劳。带领一个内部斗争激烈而且刚刚完成初步工业化的落后国度在如此大的挑战中幸存下来并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这里面托洛茨基不说居功至伟也是劳苦功高。面临退休的他,有很多话想说。

在大会召开之前的最后一次政.治局全体会议上,托洛茨基建议在6月9日,也就是纳粹正式投降一个月的时候举行一次盛大的阅兵以纪念这场伟大的战争。这个建议自然是毫无意义的全票通过了。而接下来托洛茨基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对这场阅兵的组织中去了,在老托看来用一次盛大的阅兵庆祝卫国战争、庆祝自己光荣的退休,是莫大的褒奖。他想要在这场盛大的阅兵式上说说自己多年以来的心理话,他将总结过去,寄望未来。

老托忙着阅兵,斯维尔德洛夫则忙着大会召开的事宜,作为未来的领导核心,按照苏联的传统,这次大会将由他全权负责。至于李晓峰,因为前核心老托和未来的核心小斯都有琐事牵绊,这一段时间苏联的国政基本都落在了他的肩头。对于未来的二把手来说,担子很重。

“卫国战争胜利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就和平了。”李晓峰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讲话,“苏联将要面对的挑战还有很多,巩固战争胜利的成果,解决战争遗留的各种问题,以及面临新时代没有硝烟的战争是红军的重要责任……我们手里头是个烂摊子,中东欧各国经济崩溃,物资匮乏,部分地区民族、宗教冲突因此变得更前尖锐。而我们的敌人,帝国主义的强盗们也必然不肯死心,不会放弃数百年来的特权,他们哪怕不敢明着攻击苏联也会在暗中搞鬼。所以同志们,这还不是可以享受和平的时候,红军在这个时刻要比战争时期警惕性更强,要做好时刻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

与会的将军们都有些惊讶,因为大部分人都以为这次扩大会议的主要内容是lùn_gōng行赏,就是晋升军衔和发勋章,谁想到某仙人一上来就是杀气腾腾的战斗宣言。顿时一些人不禁开始想到:“难道三战真的迫在眉睫了?”

一时间会场的气氛就凝滞了,元帅将军们大气都不敢出,直勾勾的盯着某仙人,生怕听漏了某些重要的话。

李晓峰很满意他们的态度,他就是担心有些人放松警惕,这才故意往严重了说,既然效果不错,那就不用继续加码了。

“当然


状态提示:1565.第1565章 准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