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223.第223章 彼得罗夫斯基见闻录(下)
盖.瓦西里耶维奇同志也是一位刚刚入党不久的新同志,但是彼得罗夫斯基却很信任这位新同志,至少觉得他比某人要靠谱的多。

原因不光是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同志比某人大五岁,显得老成。更关键的是这位同志也是从军队里走出来的。1912年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同志高中毕业后考入了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等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进入阿列克桑德罗夫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准尉军官。

虽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成为了军官,但是绝对没有军队中其他官老爷的作风习气,相反他同情普通劳动者,倾向于革命,二月革命爆发后辈士兵兄弟们选举成为士兵委员会委员,积极的拥护苏维埃的权威和工作,得到了士兵兄弟的一致爱戴。后来经过介绍入党,在这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成为莫斯科军区的党员代表来到了彼得格勒。

彼得罗夫斯基听同志们介绍说,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同志受到了捷尔任斯基的信任,在特科人员紧张,某位副科长不管事的当口,临时委以重任,让他当人某人的副手,暂时主持特科的训练工作。

彼得罗夫斯基倒是希望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同志能够取代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副科长,至少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同志更负责,而且对军事训练是内行,有他这样的内行在完全不需要那个外行的副科长。

不过当他当面向暂时主持工作的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同志反应这条意见的时候,瓦西里耶维奇很直接的否定了他的意见,并认为某个不负责任的副科长并不是有意的脱离群众,更不是不负责任,实在是他被更重要的任务拖住了手脚。

彼得罗夫斯基当时就很不客气的指出,这不过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为某人遮丑罢了,他认为某人就是无组织无纪律,他强烈的要求瓦西里耶维奇将他的意见反馈给捷尔任斯基同志,认为应该取消某人的职务,让更负责的人担任这项工作,哪怕某人是个财主,党不应该被金钱拴住手脚!他相信营地的同志,包括三千华工兄弟不会被一时的困难所击倒。

是的,彼得罗夫斯基对于某仙人的表现很不满意,作为一个布尔什维克他很不满意某人的工作态度,不能因为某人有钱就网开一面!不过让他意外的是,他的话才落音,就遭到了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的强烈批评。

“列昂纳多.格利戈里耶维奇同志,我必须严肃的批评你!你对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同志的看法是极其片面的,也是很不负责任的。就我所知,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同志绝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很严肃的说道。

“我所认识的那个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对党和革命充满激情,也充满了责任感!正是他向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同志建议,让我来到这里代为主持工作,他真的很想来这里跟同志们交流学习,但是在彼得格勒他确实走不开,党又交给他一项很严肃的政治任务!来之前他一再的跟我说,希望我能代他向同志们道歉,并一再的告诉我,虽然他无法前来,但是同志们如果有什么困难或者要求,请第一时间通知他,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为同志们排忧解难的!”

彼得罗夫斯基傻眼了,他可没想到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是某人推荐来的,更没想到某人还有如此温情的一面,这跟他记忆中的那个莽撞的安德烈实在是相差太远,若不是信任瓦西里耶维奇的人品,他恐怕要直斥对方撒谎了。

似乎看出了彼得罗夫斯基心中的疑惑,瓦西里耶维奇继续说道:“我知道同志们觉得安德烈同志太年轻,又长期的不出现,多少心里有意见,但是我要说,现在是革命的关键时期,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全党上下人手十分紧张。不光是安德烈同志,包括费利克斯同志在内,哪一个不是一个人顶几个人用。我们要理解他们,不是他们摆架子,实在是革命工作脱不开身!对于这一点,我希望你能向跟你有一样想法的同志多解释。”

彼得罗夫斯基还是不太服气:“可是我觉得您也很有能力,至少不比安德烈同志差,党也应该派给你更多的工作!”

瓦西里耶维奇一点儿也没有生气,笑着说道:“你怎么知道党没有给我更多的担子?你又怎么知道我不比安德烈同志的工作能力差?不要想当然,很多事情都是你们不了解的!”

“反正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彼得罗夫斯基嘴硬道。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顿时严肃起来,郑重道:“对于安德烈同志的工作能力,我自认为是比不上的,不说别的,就是这座基地,你知道让他运转起来,需要多大的代价吗?”

彼得罗夫斯基不屑道:“不就是家里有钱吗!有什么了不起!我们穷人一样能干革命!”

“这不仅是钱的问题!”瓦西里耶维奇愈发的严肃了,“安德烈同志的家庭并不是什么大资本家,他的父亲在我国也不过是中等商人,而且安德烈同志很早就跟他的父亲闹翻了。参加革命之后,根本就无法从家庭获得什么资助!”

“这是真的?”彼得罗夫斯基瞪大了眼睛。

“当然是真的!”瓦西里耶维奇郑重的点了点头,“费利克斯同志负责审核党员的家庭成分,这一切都是他经过严密的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我们如今的衣食住行,一切物质条件,都是安德烈同志去创造的


状态提示:223.第223章 彼得罗夫斯基见闻录(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