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58.第58章 捷尔任斯基的选择

斯大林的建议怎么样?在旁人看来似乎不错,既表现出了对列宁同志的尊敬,又避免了“过激”言论可能造成的“恶劣”形象,端的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但是,不管是加米涅夫还是捷尔任斯基都不满意这个建议,在加米涅夫看来斯大林是自己的小弟,应当理所当然站在自己这边,虽然知道他那个先刊登一部分再刊登一部分的主意是向着自己的,但是这同加米涅夫想象中的一边倒的支持还有相当的距离。他对这个事为什么上心,无外乎是为了树立自己在党内的权威,连自己的小弟都立场不稳,让他怎么镇得住那些对手?

而捷尔任斯基不满意的原因就更简单了,因为他完全洞悉了斯大林的弦外之音。表面上看斯大林的提议照顾了双方面的情绪,可实际上呢?分别刊登就意味着要对《远方的来信》动手术,加米涅夫绝对是会将《来信》中的激进主张阉割得干干净净,那时候这种被阉割了的东西还能代表列宁的意见?如果《来信》变成了温吞水,或者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那不是更加的糟糕?

在捷尔任斯基看来,斯大林的这个提议比加米涅夫的主张更坏、更阴险,所以他坚决不同意:“这是胡闹!一篇文章就如同一个人,把一个人切碎了拼起来,还是原来那个人吗?简单粗暴的割裂一篇文章,按照我们的理解将其拼凑起来,这还是列宁同志的主张吗?我是坚决反对这么做的!”

加米涅夫顿时醒悟过来了,似乎斯大林的主张对他更为有利,就算不能真的歪曲列宁的意见,将列宁的激进主张全部删除之后刊登,绝对能让那些激进份子费神去猜测列宁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要让这些家伙安静下来,凭借自己手段还不是轻而易举的掌控住局势?

想到这,加米涅夫不禁高看了恢复木讷样子的斯大林一眼,没想到这个家伙还有这样的小聪明,难怪当年列宁要提名这个党内的小字辈当中央委员,能入得了列宁法眼的还真没有傻瓜,是不是以后跟这家伙加强一点联系,老把中央委员当吉祥物供起来也不像话。

斯大林当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在两位大佬的斗法中就被改写了,说实话,他真没有想那么深,他的初衷真的是和稀泥两不得罪,搞列宁的鬼,如今的他还真没有这个胆子。

不过不管斯大林想没想到,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他再无辜也被绑上了加米涅夫的战车。想通了的石头同志当然要大力的支持:“我不这么认为,斯大林同志的建议是如今唯一可行,也是唯一能避免激化矛盾维护团结的建议。我认为要么就不刊登《来信》,要么就有选择的分批刊登《来信》,二者只能选其一!”

在座的都不是傻瓜,能听出加米涅夫的语言重点,“不刊登”在前面“分批刊登”在后面,自然是支持分批刊登,如果掉一个个,那么意思就截然相反,什么叫语言的艺术,这就叫语言的艺术!

表面上看加米涅夫是让大家做选择题,实际上他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至于在座的将如何选择,只要会数数的都会明白。三个老大中的两个已经达成了一致,少数服从多数,自然是加米涅夫胜出。

捷尔任斯基虽然很不满意这个结果,但是党内的民主还是要讲的,作为一个讲原则的人,他只能接受,虽然到最后他都表示对于这个结果他坚决的反对,并且拒绝参加对《来信》删节。

其实,这场对决一开始捷尔任斯基就输了,加米涅夫和斯

大林怎么说都是二对一,他不可能占上风。他不可能既驳回加米涅夫的主张后,又立刻否决斯大林的意见。更何况斯大林的建议看上去是让步、是维护团结,这很容易迷惑一些想得不深的人,他们自然而然会选一个不得罪两位大佬的建议。

捷尔任斯基走了,加米涅夫赢了,赢得很彻底,他终于确立自己在《真理报》的权威,不光可以大刀阔斧对《来信》改造,还可以按照自己设想为《真理报》奠定基调了。志得意满的他充满信心,他相信在自己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将掀开新的篇章……

加米涅夫高兴得有一点点早,捷尔任斯基可不是那种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小半辈子都在流亡和坐牢的他可比加米涅夫要坚毅得多,一时的失败只会激发他的斗志。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后,又一次仔细揣摩了《远方来信》,直到将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印入了脑海,他才长长的吁了口气。先头已经说过了,他并不是反对进行更深入的革命,他只是认为时机未到,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很欣赏列宁的革命态度,也期盼着早日能够进入革命的第二个阶段,对于加米涅夫那种没有原则的护国和妥协也很疑虑。

尤其是一遍遍反复的阅读了《远方来信》之后,捷尔任斯基渴望同列宁进行直接深入的交流,虽然没有把握完全说服列宁,但是他认为交流就意味沟通,至少能让列宁了解党内同志的不同意见,为他做出决策提供不同侧面的补充意见。所以他打算启程出国,去瑞典。不过在这之前,对于国内的事务他也有必要做出某些安排,他实在不放心加米涅夫的****政策,不能让他胡折腾。

“加育劳夫同志,这是加涅茨基同志转发的《远方来信》,你看一看,说说你的想法!”

加育劳夫莫名其妙的被捷尔任斯基叫到了办公室,原本还以为是为了昨天围攻编辑部的事找他算


状态提示:58.第58章 捷尔任斯基的选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