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898.第898章 决战(2)

格尔切克的第一师按照波尔斯基的命令进行了一次空前规模的火力侦察。这位刚刚因为浮桥事件被波尔斯基骂得狗血喷头的师长在巨大的压力下拿出了看家本领,一口气投入了两个团进行所谓的火力侦察。

负责主攻的是第100团,从旁配合的是第101团,除了在之前的战斗中受到过一定损失的第102原地休整之外。格尔切克将他能投入的部队全部都投了进去。

与其说这是一次火力侦察,还不如说是一次突然急袭。对于刚刚渡过布格河,正在河滩附近构筑前进阵地的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第1骑兵师1团的官兵来讲,战斗爆发得有些突然。

因为之前波兰人可是没有表现出一点儿要打仗的意思,拱手让出了浮桥,然后又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构筑好了桥头堡,一直等到他们巩固了阵地,等到他们以为波兰人都是胆小鬼,以为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战斗却突然打响了。

负责在一线警戒的1团1营1连首先遭到了波兰人的攻击,先是一阵炮火急袭,波兰人一口气发射了上百发炮弹,将1连的阵地炸开了花。

大部分1连的官兵没有任何准备,在炮火的打击下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兄弟。就在1连官兵仓皇的钻进散兵坑和战壕里躲避炮击时,100团的主力营直接就开始了冲锋。

整整一个营,一口气就将1连给淹没了,手忙脚乱的1连几乎只做了象征性的抵抗,就被击溃了。当这个连撤回营主力阵地时,已经伤亡了一半!

“你打的是什么鬼仗!”

1连的怂胞表现让1团长相当的恼火,上级三令五声的告诉他,必须重视接下来的战斗,不准备有任何马虎轻敌的情绪。可现在倒好,他的主力营的尖刀连因为马虎大意一眨眼就伤亡了一半,这不是给他上眼药,不是打他的脸吗?

“反击!立刻给我夺回阵地!”1团长立刻就做出了决定。

这位也是雷厉风行的性子,说反击那就是立刻反击,而且反击的时候特别的凶悍。

当波兰人准备继续深入的进行火力侦察,准备乘机扩大战果的时候,他们迎头撞上了1团的反击。在空旷的河滩上,波兰人迎头撞上了犹太骑兵,一眨眼的功夫双方就纠缠在了一起,血腥的肉搏战开始了。

应该说,地形对双方都不太有利,对犹太骑兵而言,松软的沙滩无法完全发挥出骑兵的冲击力,这导致他们突击的威力大大下降;而对于波兰人来说,空旷的河滩上几乎没有任何遮蔽物,他们只能用血肉之躯迎战骑在高头大马挥舞着闪光闪闪马刀的敌人骑兵。

最终的结果是犹太骑兵技高一筹,仅用了一次冲锋,就将波兰部队切得七零八落,接下来旋转的马刀不断的给波兰人放血,这支刚刚击溃1连还没来得及仔细的咂摸一下胜利滋味的部队顷刻之间就崩溃了。

“该死的!”这回轮到波兰团长骂娘了,“让二营去接应一营,让三营做好战斗准备!”

从这位团长的话来看,他一点儿收手的意思都没有,这是准备在河滩上跟骑一师一较高下了。

在接下来的这个夜晚,双方你来我往,围绕这河滩上的阵地进行了反复的争夺。双方不断的将大股的兵力投入进去,从连排级别的小打小闹一直发展到整营、整团的反复拉锯。

激战了一夜之后,双方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犹太骑兵依然牢牢控制了河滩上的桥头堡,保卫了浮桥的安全。不过同样的,他们也没能按照乌博列维奇的命令,快速的向纵深发展。总而言之,双方打了一个平手。

天亮之后,战斗就如之前突发爆发一样,又突然停止了。之前表现得十分亢奋,准备不顾一切的波兰人忽然又变老实了。他们忽然脱离了跟犹太人的接触,缩回了上马乌基尼亚郊区的前沿阵地。

原因很简单,波尔斯基已经获得了火力侦察的报告,当他得知河滩上至少有一个骑兵团,河对岸还有敌人一个骑兵团和一个步兵团的时候,他知道,最坏的情况发生了。

“初步探明,我正面之敌至少是一个骑兵师,且在该股敌人之后,还发现至少有敌人两个师的番号。由此估算,这绝对是敌人主力!”

在这份报告的末尾,波尔斯基很恳切地向毕苏斯基提出了要求:“敌人兵力众多,以我第一军之战力,恐不能持久,忘阁下尽快北上增援,已达成战役设想之目标。”

毕苏斯基接到这份报告的时候,还是有些疑神疑鬼,虽然波尔斯基说得言之凿凿,但是他依然有疑虑,是不是可以接续等一等看一看?万一这依然是犹太人的诡计呢?

这一等就是一个上午,毕苏斯基除了命令波尔斯基继续加强侦查严阵以待之外,他自己的部队依然呆坐在华沙城内。

直到中午,当波尔斯基告诉他犹太人已经有两个师渡过了布格河,还有两个师正在渡河的时候,他才行动起来。

“第11师、12师及202混成旅立刻沿着铁路线北上,务必在明日下午5时之前抵达沃胡夫。”

毕苏斯基一口气就将他手头上能拿出的部队全部投入了进去,看上去很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不过他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暴露了他的本质:“这一路行军务必提高警惕,需做好侦察工作,不能盲目冒进!”

好吧,最后这道命令让11师、12师的师长以及202混成旅的旅长很是摸不着头脑。您老人家一面下了死命令,让我们于明日下午5时务必抵达沃胡夫,然后


状态提示:898.第898章 决战(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