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列宁、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捷尔任斯基以及各个方面军的司令和政委共聚一堂,他们将决定波兰以及未来东欧和中欧的命运。
“占领华沙!”托洛茨基很不客气地说道,“这是必然的选择!”
说完他扫了周围一眼,有点挥斥方遒的意思说道:“在波兰方向,我们可以投入两个方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方面军,我认为这两个方面军应该积极开展行动,抢先占领华沙,充分地将波兰无产阶级动员起来,然后在华沙以西方向同帝国主义进行决战!”
列宁没有说话、斯维尔德洛夫和斯大林也没有说法,李晓峰自然也不会说什么,中央委员会已经决定了的事儿,想反对也没用。倒是乌博列维奇很想说什么,但是李晓峰在桌子底下踹了他一脚,让他不要出声。
乌博列维奇想说什么?他无非是想说,兵力不够!当然并不是夺取华沙的兵力不够,而是同帝国主义决战的兵力不够。波罗的海方面军将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算进去,也不过是十万多人,勉强能编成三个军,再加上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那十来万人马,也不过是二十万人。
再说白俄罗斯方面军,这个方面军由东方方面军的主力构成,拥有四个军超过二十万人的兵力,再加上白俄罗斯本地的红军支援,合计三十万人。
二十万加三十万合计五十万,看上去似乎不少。但必须要说明,这些是全部的力量,实际上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真正能拉上战场的也不过是十五六万而已。而图哈切夫斯基那里顶多也只能挤出二十五万人。这点人马拉到一望无际辽阔的波兰平原上跟帝国主义决战,那真心是不够。
要知道,光一个投降的德国就拥有数百万军队,协约国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字,就算他们不能用尽全力干涉波兰,凑个百来万人不算难吧?哪怕再打一个对折,五十万人总凑得出来吧?
哪怕协约国集团只来五十万人,那都够红军喝一壶的。而且人家这五十万人不是半途出家的壮丁部队,那是实打实接受过一战洗礼的正规军!而此时的红军,说实话,真心不算正规。
可能红军欺负欺负波兰、芬兰以及半吊子的白军问题不大,但是遇上协约国集团的正规军,那真心是一点儿优势都没有。不光是没有优势,劣势还非常明显,在重火力上,比如说炮兵,协约国集团可以甩开红军两条街。
历史上在国内意气风发的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怎么在华沙吃瘪的,轻敌大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红军的编制确实有问题,机动性有余而缺乏攻坚的重火力,遭遇到火力明显占上风的敌人之后,会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这个时空的红军是个什么状况呢?不客气地说比历史上强不了多少,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纵横驰骋撒欢地玩机动性作战的东方方面军除了机枪和少量的迫击炮和轻型野炮,重炮算是基本上全扔在了一边。
而更可怕的是图哈切夫斯基和托洛茨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弱点,还准备按照内战的模式去打外战。你说乌博列维奇怎么能够不着急?
历史上的乌博列维奇恐怕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但是如今,经过了波兰战场的考验,又经过了过来人某仙人的提点,他可是充分意识到了光有机枪是不能解决战场上的一切问题的。
在之前的上马乌基尼亚保卫战、华沙会战中,诚然波兰人表现得很糟糕,但是这并不是说波兰人就没有亮点的!比如说阵地战,之所以两场战役打得那么艰难,原因就在于这是打阵地战。而不是国内的那种“疯跑”的机动性作战。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费了相当大的气力和伤亡才啃下了波兰人的阵地,主要的原因就是重火力不够,以及低估了阵地战的残酷性,很多时候不得不用人命往里填。
战役结束之后,乌博列维奇的战役总结里就有一条,现有的炮兵火力配置太弱!要知道不管是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还是格鲁乌,炮兵配置比国内标准版的红军还强不少,连他们都吃力,国内的红军遇上了协约国的正规军,那真心是惨不忍睹。
乌博列维奇跟托洛茨基、跟图哈切夫斯基的关系还算不错,发现了这个大漏洞,他当然要提,否则后面同帝国主义决战真心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您为什么不让我说?”乌博列维奇很不高兴地问道。
李晓峰苦笑了一声,摇摇头道:“你说了又有什么用?你认为托洛茨基会听?你以为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会在乎?”
“怎么不会呢?”乌博列维奇急了。
李晓峰又摇了摇头道:“我问你,现在我们有调整白俄罗斯方面军火力配置的时间吗?”
乌博列维奇为之默然,托洛茨基现在有多着急?他恨不得图哈切夫斯基散会后立刻就挥师西进占领华沙才好。你让他老老实实的研究一下红军的编制问题,让他等后方重新将炮兵给他配齐,他会听又会等?
其实李晓峰还只说了托洛茨基这方面的原因,其实图哈切夫斯基也不见得会听乌博列维奇的建议。诚然之前他们的关系不错,但那时私交,谈及公事,尤其是这种要命的问题的上,图哈切夫斯基更重视的绝对是托洛茨基的命令而不是乌博列维奇的建议。
这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图哈切夫斯基这个人怎么说呢?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