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980.第980章 谜题
果然福煦知道图哈切夫斯基有如此的流氓,估计老头会气得直接中风。不过现在老头也离中风不远了,华沙的攻坚战打成了拉锯战,伤亡惨重,而后面的加斯帕尔又掉了链子,已经跪求他增援了。

福煦虽然不知道那货到底遇到了多少敌人,以至于被逼成这个德行,但他还真不能不去救援,眼睁睁的放任一个师的军队被歼灭而见死不救,那些该死的记者一定会抓住机会将他黑出翔来的!

可是派多少人去救援加斯帕尔呢?进攻华沙就是一个巨坑,牵扯了他绝大部分兵力,这时候难道把预备队调往完全相反的方向?

沉思了许久,福煦咬了咬牙,忍痛下达了命令,抽调出三个师的预备队去救援加斯帕尔。而这三个师正是之前图哈切夫斯基没有吃下去的塞伯特的部队。

当然,实际上塞伯特此时的那三个师只存在于纸面上,或者说塞伯特手头有的只是三个师的番号而已。之前他的部队一度被图哈切夫斯基包围,战斗也是比较激烈伤亡也不小,而且之前还抽调出了两个团支援加斯帕尔,七七八八的除掉之后,塞伯特手头上真正有的也就是两个师,而且还是不满编很疲劳的两个师。

所以接到福煦的命令之后,塞伯特是很有意见的,联军的预备队又不止他的这“三个师”,明明还有一个法国师和一个英国师,最公平的做法就是三家各出一个师。可福煦倒好,让他们美国人去战斗,却让他自己的人留下休息,太气人了!

那么福煦为什么会这么安排呢?难道真是他厚此薄彼吗?客观上说,不是的。福煦之所以让美国人去救援加斯帕尔,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头觉得这个救援任务相对简单,让实力受损的美国人去比较合适。而留下的英国师和法国师战斗力比较强,他准备用在刀刃上,实际上也就是投入到攻城作战中去,这么说吧,福煦其实还是在照顾美国佬。

只可惜,塞伯特并不领情,而且老头的出发点一开始就错了。他下意识的低估了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的野战能力,以为塞伯特此去不过是一次武装游行,以为塞伯特的军队一到,分分钟就能吓跑俄国游击队。

不得不说老头错得实在是离谱至极,他的好心好意反而将塞伯特的部队送入了虎口,而这也是导致后面全盘被动的根本所在。

10月26日早晨,当塞伯特的部队跟乌博列维奇的阻击部队接触并交火的时候,这位美国将军就觉得不对劲,首先是包围圈方向的动静不对,加斯帕尔的部队实在太安静了,几乎都听不到什么枪炮声,而没有枪炮声很可能意味着他们已经完蛋了;其次,塞伯特觉得正面阻击他的部队很强力,虽然双方只进行了短暂的试探交火,但是对方的火力配置和战斗决心十分强大,有种正面将他顶回去的感觉。

要知道,塞伯特不是没跟红军战斗过,之前被白俄罗斯方面军团团包围的时候,战斗虽然打得也非常的激烈,但是红军留给他的感觉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悲歌,他认为红军战士除了不怕流血牺牲战斗意志很坚强之外,并不觉得这支军队还有什么长处。

这么说吧,在塞伯特眼里,红军显得特别悲壮,他们只能用ròu_tǐ上的坚强弥补火力上的软弱。

而现在,塞伯特遭遇的波罗的海方面军却不一样了,精神意志品质上这支红军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而火力上也跟了上去,这样的一只部队就很硬朗了,硬朗得塞伯特都有些心惊!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部队遭遇了一支不太一样的****,他们给我的小伙子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甚至我的参谋长埃莫森上校开玩笑说,如果每只****都有这种战斗力,那我们恐怕逃不掉被围歼的命运了……”

可能当时塞伯特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是一种开玩笑或者讲笑话的心情,但是两天以后,当他真的被团团包围的时候,他就完全笑不出来了。

第一天,塞伯特在试探性进攻之后,给福煦发了一封电报,详细的说了他的发现,并指出加斯帕尔的部队可能已经覆灭了的事实。不过对于塞伯特通报的最新情况,福煦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教训了塞伯特一顿,告诉他加斯帕尔依然在坚守,命令他必须不打折扣的完成任务。

那么问题就来了,加斯帕尔真的还在坚守吗?嘿嘿,后来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争论非常大,美国学者认为福煦犯了错误,认为老头冥顽不灵,不肯或者不在乎美国军人的任何意见。

根据美国人的研究结论,加斯帕尔在10月25日就被歼灭了,就已经完蛋了!福煦命令塞伯特为一只已经不存在的部队解围根本就是荒谬之极,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反正美国人将战役失败的责任全部都推到了福煦头上,明里暗里的示意这位法国老元帅就是看不起美国、看不起美国军人,就是一个老顽固和老傻瓜!他们对塞伯特摊上了这么一个脑残上司感到不值,认为塞伯特对后面的失败没有任何责任。

不过,对于美国人的结论,法国人是完全不同意,他们列举出了种种证据,证明了加斯帕尔一直在坚守阵地,一次次地打退了俄国人的进攻。不光没有在10月25日就完蛋,实际上加斯帕尔一直坚守到了10月30日,在塞伯特遭受重创被歼灭的时候,英勇的加斯帕尔和他的小伙子依然在抵抗。

而这充分证明了福煦的命令没有任何问


状态提示:980.第980章 谜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