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东吴崛起>第九十二章 半路蹦出个刘皇侄

江东士族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二节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而现在该轮到孙权发言了。

可是,孙权并没有直接回答张纮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子纲所言不需!子纲,若是汝完成这四本书册当用时几何?”

张纮想了想,“此书册看似难懂,可若摸清规矩,实则简单也!属下只需一刻钟便可抄写一本。”

“吾说的可是四本!”

张纮想了想,说道:“那属下得需要大半个时辰!”

一本十五分钟,四本一个小时。多么简单的计算,可张纮需要的多出来的那部分时间,是因为手酸了……

孙权忽然好似得理不饶人的追问道:“那四十本呢?四百本呢?”

“这……”这下子张纮没谱了!

可孙权却得意的说道:“吾制作这一本,可能需要半天。可制作两本同样是半天。十本依旧如此。而四十本,也就三个时辰。四百本,两天也!”

“不可能!”

“没有不可能,在下亲眼所见!”鲁肃和周瑜几乎同时站了出来。而孙权拍了拍手,立刻有四名士兵抬着一个巨大的东西走了进来。而且后面还跟着一名士兵,他手里捧着一沓名贵的蔡伦纸。

随即,他们便现学现卖的当场开始演示最简易的印刷术。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十本记录着一卷大学的纸张便摆在了众人的面前。

孙权站了起来,一边挥袖做吹干墨迹动作,一边说道:“看到了吧!吾只需等墨干了之后,再将其裁剪钉装即可。而子纲,汝抄写十份此卷当用时几何?”

这一次,张纮却惊讶的感叹道:“主公真乃奇人也!”

孙权摆了摆手,示意张纮不要拍马屁了。而随后,孙权又拿起了桌案上还没撤下去的食物。

“学堂,吾是办定了。可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这个!”孙权亮了亮手里的窝窝头。

“诸位家主嫌弃的东西,可能很多百姓还没得吃。为什么?就因为他们没有田地。而吾给了他们田地之后,用不了多久那些田地又会回到尔等手中。吃糠喝稀都是奢侈!”

“那吾就在想,如何让这些百姓保的住自己的土地。吾苦思冥想,终于想得一点,那就是让他们拥有权势!”孙权话音刚落,整个大厅轰的一下就变成了菜市场。

孙权变戏法般的从袖口里掏出了一个站木锤。“哆!哆!哆……”听到这个声音的人逐渐的安静了下来。随后,孙权才继续说道:“而这个权势,吾也不是随便给的!天下百姓何其之多,若都有了权势,那谁来种田?”

“可吾还给他们找了一条路!”说实话,此时的孙权笑的六畜无害的样子,真欠揍。“那就是进学堂。凭真材实料、凭腹中乾坤去获得功名。有了功名自然也就有了权势。诸位,吾所言可对?而且,你们看,怎么样?”

孙权的话说完之后,整个大厅了便没了一点动静。不同于之前的炸了锅,这次是寂静,绝对的寂静!而这时,很多人脑海里想的是,‘吴侯在开玩笑吧!’

如果说之前孙权跟他们强买良田是从他们身上割肉、要他们的命,可这件事一旦实施起来,那是在掘他们的根啊!

有人站起来了,这次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再也坐不住了,之前小打小闹,不过是想多跟我们要点东西,可这次不一样,“吴侯!《淮南子·齐俗训》有言:“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士农工商,乃是基柱也!各司其职,各务其事,紧密相扣方能安平、平稳、发展。若吴侯开放仕途,务农者不思本职,胡思乱想,如此一来江东岂不大乱。而且主公征途刚刚开始,大军征战所用粮草无数。若因主公之法,百姓不务农,大军出征将士们吃什么?”

“吴侯!李家主所言极是啊!粗布麻衣与锦衣华服即便放在一起,也是一眼能瞧出来的。而且,身居高位之人身穿麻衣会见宾客,于情于理不合古训啊!”

这个人,其实不是吴郡的人,而是庐江郡的一个大户。他姓王,当初孙权领兵去打李术的时候,他曾经带着人亲自给孙权送去了一批粮食。而且,当时听孙权的话音还非常肯定他。所以,他觉得自己在孙权的面前应该有些话语权。尤其是在这件大事上。

而他刚刚坐下之后,第三个人又立刻站起来了。“吴侯!古理,长幼尊卑不可逾越。圣贤人所著圣贤书,自然应由身份尊贵之人拜读。卑贱草民,有辱圣贤啊!”

这个人是目前距离吴郡最远的豫章郡的一个大户。他姓刘,而且当初刘备被天子尊为皇叔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的时候,他还拿出族谱专门研究了研究,结果他成了刘备的皇孙、天子的皇侄。

正可谓是林子大了啥鸟都有。也不知道刘备对这个忽然冒出来的皇孙起不起电。可不管刘备对他起不起电,现在的孙权绝对对他起电。

如果,按照现在的这个社会情况来看。这三个人说的话,其实也没什么错误。

第一个,种地的老百姓可以通过读书来换取仕途,从而摆脱之前的身份。那也许一代两代人没事,可之后呢?究竟还有多少在老百姓家出生的孩子会打小就扛起锄头下田地。

虽然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杞人忧天。可对于一切还是未知数的现在来说,真的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第二个王姓家主的发言是继承第一个李姓家主的。


状态提示:第九十二章 半路蹦出个刘皇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