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帝明>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张处方

万历发作完毕,又对弟弟道:“过来,让哥哥瞧瞧。”

“哦~”朱翊镠忙站起身,走到近前,抬起麻杆似的手臂给哥哥看。

只见细皮嫩肉上几道红印微微隆起,万历见伤势轻微,心道这小妮子总算还晓得轻重,便问:“用什么打的。”

“柳条~”朱翊镠见哥哥关心起自己来,眼圈儿又有点泛红了。

“嗯。”万历点点头,道:“此事就此揭过,回头哥哥跟宽心说一声,叫她以后下手轻点。”

“啊~”朱翊镠顿时不干了,“还打啊。”

“你们几个老老实实跑步,自然就不会挨打了。”万历知道这几个小屁孩都皮得很,不来点小暴力哪里管得住。何况他今天过来是有很重要的事情,不愿再就这事情纠缠下去,便转过话题道:“你们这阵子在此读书,可有什么收获?”

“额~还好。”

“嗯?究竟怎么样?”

“众人都在用功,那些课业也不是甚难。”

“嗯,把算术学得最好的几人叫进来。”

徐文璧赶紧起身出去叫人,朱翊镠又忍不住问哥哥:“皇兄,这些课业学来到底有啥效用啊?似乎跟造那些立钟关系不大呀。”他倒是念念不忘他的立钟。

“呵呵,效用无穷无尽,马上就会让你们牛刀小试一回的。”万历神秘地一笑。

这时,徐文璧也从外间叫进来三个士子,其中之一便是申用嘉。另两人一个二十出头,身材高瘦,挺精神的样子,一个则像后世的高中生,身材微胖,满脸的憨厚。

三人向皇上叩拜行礼之后,万历问明白这两人的姓名,大的叫张文程,山东人,小的叫万伟,直隶人士。

“小子,你也挨打没?”万历笑着问申用嘉。

申用嘉一缩脑袋,讪笑着道:“回皇上,还好,不痛了。”

“嗯,记得不要告诉你爹。”

“是,皇上。”申用嘉赶紧答应,其实就算万历不交待,他回去也不敢乱说。他现在每天在爹娘面前都是说在宫里如何如何春风得意,如何如何受到赏识,哪会提及这档子糗事。

万历点点头,转身对冯明示意,冯明赶紧出外,领进来两名手捧书匣的小太监。

万历示意将书匣里的书分发给几人,对朱翊镠等人道:“这是户部呈上来的《万历会计录》,就由你们几人领着其余士子,用新学的数字和算术,把这些书重新校对一番。”

“臣遵旨。”几人赶紧应下。

万历又取出几页纸笺交给几人,道:“照着这几份样表去校对,表格不妨做大一些。”

朱翊镠等人赶紧凑到一块细看,只见纸笺上画着一个个表格,标注着“大明各地田税一览”、“大明盐税一览”等字样,全部用硬笔以最近新学的数字书写而成,字迹非常清晰。而且表格纵横分项序列各有功用,较之平常所见的账本明显高明多少。这是万历之前研读《会计录》时自己绘制的统计表,这会儿就拿出来给众人做参考。

“你们不是不知这些新学学来有何用处吗,今日且让你们试上一试,好自为之。”万历淡淡地道。

朱翊镠与徐文璧等人一下就来了精神,这些半大小子,满脑子都是冲劲儿,恨不得立马就付诸实施,根本没意识到这背后问题的复杂性。

见这些年轻人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万历道:“你等且抓紧去办,过两三日朕,再来查看。”

“遵旨。”众人再次叩拜领旨,捧着书、笺退出里屋,兴冲冲开始干活去了。

“这么多人,有个三五天,应该就够了吧。”万历心中暗自估摸着。

《万历会计录》可以说是一部收支流水总账,在这个年代就能将政府年度财政收支明细梳理得这么清晰,确实是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在万历的记忆里,《万历会计录》在历史上却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明政府并未能从这其中总结出合理有效的财经政策,反而在随后的岁月中继续滑向财政崩溃的深渊。

究其原因,便在于没有对这些数据作进一步的科学分析,更谈不上在分析的基础上再做归纳总结。很多东西,其实就是隔着一层纸,以明代的数学发展水平,做这种工作无疑是毫无难度的,却偏偏从没有人意识到这么做的重大意义。

而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在万历看来,根源还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僵化,并由此导致个人认知与思维意识的局限性。

朝堂之中,多的就是像张国彦这样的官员,一辈子研习孔孟之道,早习惯于将直观认识结合头脑中的圣人教诲去思考,只在前人的经验得失中去寻找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而缺乏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更不愿承担新模式中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再往深处推究,便又回到了华夏传统思维模式中,新旧更替,周而复始的逻辑怪圈了。在此时的文化精英阶层看来,一切新生事物都是应该被压制的,维持现状,甚至回复到传说中的上古治世,才是他们最大的意愿。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张处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