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好吧?”

祝建平:“嗯,好啊,你们是老朋友,交流起来更方便,你们去吧。”

……

吴建邦到了田力的办公室,感觉轻松自在些了。他感叹说:“唉,田力兄弟,在祝总面前我真是有口难言啊。”

田力:“是吗?那好,你有什么难处,有什么想法,敞开了说吧。”

吴建邦:“兄弟啊,我现在确实有难处,你要帮我一把啊。你以前是董事长助理,又是王老板的妹夫。所以,我考虑,能不能请你跟王老板去说一说,让他出面协调一下?”

田力有点意外:“啊?需要王老板协调什么呢?”

吴建邦:“比方说,王老板可以要祝总缓一缓,然后跟市长和书记做个解释,暂缓签约,这应该做得到吧?”

田力:“暂缓签约?那要暂缓多久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呢?”

吴建邦:“只要给我10天左右的时间,我再想办法嘛。”

田力:“兄弟,我现在有点不放心,你的办法究竟是指什么呀?”

吴建邦似乎面有难色:“这个——我在省里还是有一点人脉关系可以用的嘛。”

田力:“这,我就不好做人了。你到省里找关系,目的是要阻止我们跟市政府签约对吧?你不能让我背叛自己的公司和自己的领导呀。”

吴建邦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然后又说:“田力,我们两个是交往多年的朋友,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们要把项目转让给政府,到底是怎么考虑的?难道有什么原因能使你们情愿少赚几个亿?”

田力:“这个,公司给你的传真文件上已经解释了,我和祝总也向你说明了,那就是一种稳健经营方式的决策嘛。要说有什么没告诉你的,我也可以坦率地让你知道——”

吴建邦:“是嘛,有我不知道的原因?快说说。”

田力:“是这样,祝总是一个十分严谨的人,因为他认为公司的基业是王老板创下的,不能让公司在他手里发生重大失误。”

吴建邦:“在他手里能多赚些钱那不更好吗?”

田力:“但前提是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赚钱。我们祝总经过自己的分析研究,认为我们这些三线、四线城市房产市场的刚需规模是有限的。而现在开发规模很大,必将很快形成巨大的房产库存积压。尤其在城市周边地段的大盘项目,房子的销售周期会大大延长,使得开发企业的资金压力难以承受。我们的光辉国际项目,正是在此范围之内的。所以,项目由政府接盘,成了政府委托的定向开发项目,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啦,可以腾出资金在中心地段拿地,做短平快的旧城改造项目。俗话说,堤内损失堤外补对吧,投资经营的关键是要让资金快速流动。你看,祝总的思维逻辑,很周全的嘛。”

吴建邦听着频频点头,然后又摇头叹息:“唉。”

田力继续说:“我倒是觉得,你可以把公司这边的具体情况,向家乡那边的各位出资人说清楚,详细解释,取得他们的谅解,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这个——”吴建邦犹豫起来。

田力:“兄弟,你考虑看看,我这个建议应该值得一试。我可以跟祝总说说,请他亲自出面,我们三个人飞一趟温州,召集那些出资人,由我们做全面的解释和说明,你看怎么样?”

吴建邦思索着说:“让我再考虑一下吧。”

本书来自


状态提示:问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