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云的抗日>第二章战争和政治(三)

了解卢沟桥事变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事变的发生和时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的东条英机有莫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这样讲:老鬼子正是担纲策划的幕后黑手。

在这个时空,东条英机出现在欧阳云视野里的时间稍微比原来延后了一些,该在1935年9月出国前来所谓的“伪满洲国”任职的他,因为种种原因迟来了四个多月。巧合的是,就在他前来中国的途中,天津大捷发生了。

初从报纸上看到天津战败,108师团从师团长土肥原到下面的伙夫、马夫,活着的尽数被俘虏,东条英机还以为自己眼花看错了,或者,是这张报纸编造了一个新闻来吸引眼球。这份报纸是他让手下从一个一脸兴奋的中国人手上抢过来的,当时只是出于好奇,现在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表情。他皱着眉头将那条新闻再次看了一遍,然后找到了出版方,看见上面写着:任丘日报社,他的眉头皱得更紧,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任丘这个地方他并不熟悉,而现在之所以有印象只因为自己一直留意着的一个叫欧阳云的中国人住在那里。在松井太久郎从香港带回那支带红外线瞄准的手枪后不久,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一些日军高层就开始注意欧阳云这个小人物了。欧阳云或许没什么了不起的,所谓的抗日双雄在他们看来也只不过是一种江湖义气之类的螳臂当车罢了,但是那支枪——一想到那支枪,东条英机不禁重重的哼了一声,暗自骂道:兵工所的那些混蛋,这都鼓捣了几个月了,枪都快被他们拆散了,可是却什么也没能发现——

关于那支枪的来历,东条英机等人经过分析研究,一致认为应该是美国的军工产品,为了搞清楚其中包含的先进技术,他们加大了在美国的谍报力度,不过却始终没有进展。而就在那个时候,随着二次文安之战的结束,欧阳云和学兵师开始作为钉子一样的存在出现在关东军报备日军大本营的文件里。

在东条英机看来,学兵军的崛起堪称传奇,就好像春笋一样,不过一夜之间,它就高山一样的伫立在华北平原上了。对于欧阳云其人,日军很花了一番心思前去调查了解,当然还有刺杀,只是,似乎冥冥之中总有什么护佑着欧阳云一样,每一次都功亏一篑。

文安战士结束之后,东条英机在听取了相关战事分析之后,回到家,他在当天的日记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帝国之华北之敌,唯学兵军是也!

东条英机这次前来中国是搭乘的海军的军舰,在旅顺港下船之后,他乘坐着关东军司令部前来迎接的车子直接往沈阳关东军总部开去。看完那条有关“天津大捷”的新闻之后,老鬼子沉思了好一会,然后将报纸递:“小野,你看看这个。”

野三十岁左右,身高达到了一米七五,这在日本人当中,属于绝对的高个子了。上了车之后,他就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腰板挺得壁纸,双手放在双膝上,目视前方。看见老鬼子递过来的报纸,他点点头,接过来认真的看了看,稍后又将报纸递还回去。

接过他递过来的报纸,老鬼子看了他一眼,见他依旧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心中暗自欣赏,觉得不愧是在德**校留过学的,这份从容淡定倒是颇有大将风度,问道:“对天津这一战,你有什么看法?”

“司令官阁下,只有一点我感到奇怪,被俘的皇军将士真的有这么多吗?土肥原中将之前虽然是做谍报工作的,但是作为深得天皇陛下欣赏的将军,我不信他连玉碎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一定有蹊跷。我虽然是第一次来中国,但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其军力多少了解一些,我想,这一次108师团面对的绝对不仅仅是张自忠的38师。”

听完小野的话,东条英机赞赏的点了点头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欧阳云还有他的学兵军在其中一定掺了一脚,不然的话,以108师团的战力来说,别说区区的38师了,就是宋哲元将)军全部押上,也未必能够获得这样的战果。小野,我这么说并不是因为学兵军的战力有多么强大,我忌讳的是和那支手枪一样的武器。支那兵的军事素质或许不如我们皇军士兵,不过在这热兵器时代,只要武器够好,我想是能够弥补这一点。小野,那个欧阳云用步枪打下飞机的事情你听说过吗?”

“司令官,那不是谣言吗?”

东条英机摇了摇头说:“不,我相信那是真的,”顿了顿,他继续说:“我军以前的华北高度自治方案看来是行不通了,这个学兵军是必须坚决予以铲除的,学兵军一日不除,那华北就一日不可能成为帝国新的殖民地。小野,你听说过狼牙还有大刀吗?”

野摇了摇头,他虽然很得东条英机的赏识,但毕竟军衔太低,因此无法接触到一些比较机密的文件,自然也不知道在学兵军中还存在这样两支特殊的部队。

“来,你看看这张照片!”东条英机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这仗照片其实是从一张报纸上翻拍下来的,因此显得比较模糊。不过纵然如此,小野还是很快分辨出来:在一大堆灌木丛中,竟然藏着一个人,这个人面前杵着一根棍子,赫然就是一支步枪了。

这张照片的真正作者是梅岚书,是她在一次参观狼牙训练的时候**下来的。这张照片刊登出来之后,欧阳云曾为此大为光火,以涉嫌泄露军事秘密的理由跑到报社要求停售第二天的报纸,但因为报纸已经


状态提示:第二章战争和政治(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